YEAR-END SUMMARY
一、问题审视
游戏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重视游戏价值,推崇游戏精神,是学前教育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幼儿在教师的支配下徘徊于“活游戏”大门外的情况,主要体现在:
1.游戏有开展,但缺乏关注游戏行进的连续性。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从正在开展的游戏中萌生新的设想,在实践想法中会遇到问题。但教师没有敏锐捕捉,及时支持来助推游戏链形成,导致游戏无法持续开展。
游戏时间,A、B两名幼儿在攀爬架下做秋千,过程中遇到了不会打结、绳子和小木块无法固定总是滑落等一系列问题,最后以失败告终。分享时,教师轻描淡写地说,你们真会动脑筋,给你们点赞。
案例中,游戏分享时教师没有围绕“哇”时刻,让两名幼儿讲述搭秋千中遇到的困惑,互动来破解问题,导致搭秋千这个游戏戛然而止,使游戏缺失了最美的生命力。
2.教师有观察,但缺乏关注游戏中的生长点。
开展游戏时,经常有“放养式”游戏的发生,幼儿只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而许多能促进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却在流失,游戏缺乏了它本该拥有的强劲生长力。
游戏时间,大班A、B、C三名幼儿开心地来到了小木屋前,拿着梯子、软垫手套等工具尝试挑战爬屋游戏,随着A、B顺利完成了挑战,C在屋顶上犹豫不决,下不来。教师看到后把C从木屋上抱下来。
案例中,C遇到爬不下来时,教师没有及时捕捉爬屋游戏中的生长点。如攀爬运动发展要求、寻求帮助的语言发展、安全保护教育、同伴学习等,让一次自然发生的教育契机在简单的“抱下来”动作中悄然流失。
3.资源有投入,但缺乏整合利用相关资源。
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投入材料,挖掘园所的资源来助推游戏的开展,但是资源相对独立,没有融会贯通使用,导致资源浪费和单一,阻碍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对资源的再挖掘和下一个精彩游戏发生、发展的可能性。
游戏时间,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计划快乐地游戏。这时出现骑车的幼儿在搭建停车场,玩警察游戏的幼儿也凑过去看。教师看见了说:“你今天是小警察啊,快去看看自己警察局该做的事情。”一席话把两个人分开,开始各自游戏了。案例中出现警察和骑车幼儿的互动,有可能进发交警管理交通的游戏可能性但是教师没有考虑两种资源的整合,错失了更精彩游戏的产生。
YEAR-END SUMMARY
二、价值定位
1.关于游戏课程化的理解。
游戏课程解决了幼儿园教育中游戏与课程“双核”并列而不能统一的问题,是将“双核”变为“单核”的途径之一。它从游戏中寻找生长点,以课程做支撑,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引导和构建新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游戏,也不是一个单独的课程,而是一个从游戏再到游戏的游戏长链。
2.游戏化课程实施路径设想。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设想以“进阶、滚动和延展”三路径来进行游戏课程化的深入探索。进阶式是教师帮助幼儿在游戏情境任务驱动下一步步发现问题,再通过一步步理解、创造和应用,课程做支撑去解决问题,在一次次游戏中完成自己的游戏任务设想,让游戏深度发生发展;滚动式是教师捕捉幼儿游戏中的关注点,追随兴趣,利用课程支持、材料丰富等方式,让游戏不断地延续下去、丰富起来,形成主题游戏,增加游戏开展的厚度;延展式是教师在某一游戏中利用其知识经验的拓展、课程的支持,从一个游戏中生发其他同种类型的游戏,提高游戏的广度。
YEAR-END SUMMARY
三、研究实践
(一)“三路径”的实施流程
1.进阶式:任务驱动。
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会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任务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情境让幼儿感觉熟悉但又不一定能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此时,教师通过观察、聆听、判断,帮助梳理,选择适当的策略,赋予课程支持,逐一破解,助推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互生互长,让游戏有深度。
在“想爬上墙的管子”游戏中,幼儿从自由建构水管和弹珠游戏开始,围绕“让管子爬上墙”的任务驱动,不断在“出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新问题产生”这样的一条行进路线推进,如何顺利穿过管道→管子如何上墙一水管频繁掉落怎么办→转接头频繁断裂怎么办,游戏链中蕴含着问题链,游戏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
一个个任务驱动助推着游戏的行进,经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让游戏不断连续发展,最终实现了管子上墙的探索任务。教师在观察、倾听、分享中一一破解问题,发现和梳理可以促进幼儿学习的生长点,通过科学活动“重力”、健康活动“绑绳”、艺术活动“设计管道”、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办法”等课程支持,使课程自然地融入游戏中。
2.滚动式:线索驱动。
在游戏中,教师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和构建有主题的游戏,使课程支持与幼儿无限创造相结合,从一个游戏线索发展再到一个游戏的滚动丰富,形成长长的游戏链,从而促进游戏和课程螺旋式上升。
游戏畅游时间,幼儿骑着小车,慢慢开始由单体的游戏变成了有组织的自驾游,还出现了领队指挥。中途有车子坏了要修理,于是幼儿准备在操场开一家修理厂。修理厂怎么搭建?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及时捕捉到信息给予课程支持,通过语言谈话、图片观看、科学探究、积木搭建房子等,实现幼儿的游戏想法。在继续骑车游戏中,幼儿又萌生了需要停车,造停车场;累了需要食物补充,要开小超市;没油,需要加油站;车子脏了,需要清洗站;过程中需要付钱,要开设银行;马路秩序差,需要交警叔叔指挥,需要红绿灯……游戏中幼儿从骑车游戏开始滚动出15个游戏,游戏内容构成课程内容,涉及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慢慢地,操场上出现一个小社会,不断丰富的游戏链完成了马路主题游戏课程,幼儿玩得不亦乐乎,每个游戏都蕴含了学习和成长。
3.延展式:资源驱动。
教师在游戏课程化实施中依据“1+X”理念,即教师捕捉的“1”,挖掘其蕴含的资源(知识、环境和材料),整合各种资源,寻找生长点,在理解基础上整合新旧知识,生成与之经验相关联的其它游戏,让游戏经验不断辐射,从一个游戏延展到另一个游戏,游戏不断延展,延展过程中也是幼儿在游戏中对于知识经验深入感知理解再造的过程。
小班的幼儿在自由游戏时间拿着手电筒玩时,喊叫着“妖怪来了”,然后躲起来。教师观察后发现是手电筒照射过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影子,幼儿生发了“妖怪来了”的游戏内容,玩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只是初浅地感知影子,觉得好玩,并没有光与影子的概念。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教师从光与影的知识资源中找到了灵感,寻找可以延续游戏的生长点,整合材料、场地资源,延展出光和影子的N种游戏,如手影游戏、找光源、影子造型、踩影子……幼儿在游戏中从对光影的好奇、体验、理解,再到利用光影来进行艺术创造,让一个游戏延展出了N个游戏,看到了一条长长的游戏链,行进过程中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游戏潜移默化地渗透,课程不断丰富和扩充,游戏的过程是不断经验积累和丰富的过程,经验积累和丰富又反作用于游戏的推进。
(二)“三路径”实施策略
进阶、滚动和延展的操作模式可以助推游戏的连续性,构成游戏链,让游戏课程化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任务、线索和资源的驱动,促使游戏链的产生。故此提出了以下三点策略:
1.环境支持:满足游戏多元化。
实现游戏课程化的前提是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在环境中能够激发幼儿探索思考、想象和创造,诱发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产生游戏、探索、学习和再游戏,为游戏链形成提供条件。环境支持主要包括游戏物质环境和游戏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创设中利用自然野趣、开放多变的场地环境,提供低结构、可组合、可移动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联想,助力“驱动”学习生长点。精神环境创设中倡导自由、自主、愉悦、合作、创造等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让幼儿有时间玩、有机会玩,享有对游戏的自行设计、自主布局、自主选择的权利,体现灵活可变,接纳多种可能性,促使游戏生发的可能。
2.教师支持:推进幼儿游戏行进。
教师要从观察入手,提高在整个游戏动态过程中的观察水平,了解幼儿游戏行为,发现游戏起源,助推游戏发展。用对话生发、干预对于游戏有定向和动机的作用,在对话过程中进行游戏,促使幼儿不断尝试,发现问题,促进幼儿游戏的深入。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景地判断选择互动的方法、时机,从而开展驱动,寻找学习生发点,实施游戏课程化。幼儿之间的互动,可以制造矛盾,形成分歧,为各种驱动的产生埋下伏笔,促使幼儿探究的欲望,分享游戏故事,产生新的创意。
3.计划支持:促进课程生长。
游戏计划是幼儿对即将开展游戏的预设,他们能用自觉喜欢的创意符号、非正式图画、语言等多种形式表征自己即将开展的游戏所涉及到的游戏时间、游戏人物、游戏场地和游戏内容。这是幼儿自主设计游戏、展开游戏、回顾游戏一种方式。绘制游戏计划,开启探究之旅;回顾游戏计划,分享经验,生发探究点,解决问题;分享游戏故事,产生新的游戏。一次次计划的完善是上一次游戏的梳理和下一个游戏的启动,是承上启下游戏链上的一个“结”。
YEAR-END SUMMARY
四、研究成效
1.游戏课程化实施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游戏课程化实施中把原来盲目、自发学习转变为在师幼互动下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学习,引导教师助推幼儿游戏围绕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生发生长,助推新游戏链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唤醒作为支持指导者的意识。在敏锐捕捉游戏生长点过程中,更多地观察、记录、分析、评价幼儿的行为,有效提升作为当代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核心技能,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
2.游戏课程化实施助推园本课程建设。
在游戏课程化实施中,教师撰写了各个年龄段的15篇游戏课程、理路径图、分享经验和感悟,这些都是园本课程的宝贵资源。
3.游戏课程化实施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游戏课程化的终极价值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实施后,我们明显感觉幼儿游戏水平的变化。幼儿在游戏前能有自己的思考,制订目的性明确的计划书,表征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计划变得更为复杂和详细。游戏时在追求愉悦的同时专注于自己选择的事情。在游戏中凭借经验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会把自己一个的游戏通过分享、合作成为一部分人的游戏,共同让想法变为现实,探究性的意识更加强烈。游戏水平的提升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发展。
4.游戏课程化实施促进资源挖掘整合。
在此次游戏课程化探索中,我们有效总结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创设方向,进行园所环境打造,更容易激发助推幼儿游戏。如幼儿园利用大树和绳索创设荡绳、绳索路,丰富游戏的挑战性;利用木棍纱幔、小木箱、垫子等,创设或大或小可移动的私密空间,幼儿可以随处搭建,可以搬着走;建造小土坡、小山洞,让幼儿能爬能钻能滑……在每个游戏化课程中,教师将挖掘到的各种资源进行梳理,继续助推下一个游戏的产生。
游戏课程化,架构了学习与游戏之间的桥梁,将游戏的手段与目的统一,推动了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点燃了教师智慧之火,从而保障了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