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五步法就是将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分解为筛选、分析、构思、操作和评价五个步骤。它的提出为教师提供了一套成熟、全面、操作性强的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路径,解决教师因不会实施、不敢实施、不想实施生成性主题活动而忽视教育契机的问题。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一、筛选:从话题到主题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五步法的第一步是确定核心话题。幼儿园主题活动大致来源于以下三种类型的话题:第一,幼儿突发的兴趣、需要、问题;第二,幼儿必定经历的事件,包括入园、毕业、春秋游、运动会等等;第三,已经得到证实的幼儿感兴趣的预设话题,例如汽车、动物、季节等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都能成为主题,教师需要有一定标准来衡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在考虑将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发展成为主题时,应考虑三个问题:该话题能否与幼儿的生活产生长期稳定的联系;该话题是否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该话题是否符合真善美的价值标准。以南京市X园中班开展的生成性主题活动嘿,大恐龙为例,如表1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在这一步中,教师需要注意:第一,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接触、探索、操作外部世界的时间与空间,只有在自由、开放、自发的活动中,幼儿真实的兴趣、问题才能得以显现,这是教师确定核心话题的前提条件。第二,强调教师的观察与陪伴。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它们会藏在幼儿的对话、行动、习惯中,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对话、游戏、观察来了解、支持他们。第三,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专业敏感性。幼儿时常会趴在地上看虫子,不厌其烦地翻看恐龙绘本,津津有味地介绍父母的职业……这些举动在具有较强专业敏感性的教师眼中便会产生教育契机,更能发现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话题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二、分析:从幼儿的经验到教师的理解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五步法的第二步是收集并且分析幼儿对该主题的经验,这里的幼儿经验包括幼儿对本话题的已有认知、理解、问题、需要等,幼儿的已有经验是接下来主题构思的重要依据。

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主题类型以及主题实施的实际需要来收集幼儿的经验:如绳线、茶、汽车、纸等物质类主题,可以收集幼儿对这个的经验,教师运用你的理解是什么、你看到过的XX是什么样的、它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幼儿的经验;如亲情、成长、文化、友谊、环保等非物质类主题,要引导幼儿体验这类非物质,教师可以通过发布任务,让幼儿获得对该非物质的真实体验,为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主题提供实施基础;如太空、恐龙等未知领域的主题,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对本主题有什么问题,再通过主题实施,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使用归纳法将幼儿纷扰复杂的经验进行整理,包括经验归纳一一将幼儿相似的经验归纳在一起;人数归纳一一统计好每条经验对应的人数、所占比例;教师思考归纳一一教师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凭借自己所有的教育经验,对每一条的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分析与支持策略,这有利于接下来主题开展的深度。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收集的幼儿经验是真实的,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应该在自然、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在班级进行收集往往比回家让父母收集更合适,收集的方式也不局限于让幼儿在纸上绘画,也可以通过与幼儿谈话并录音或拍视频,以及在教师日常观察、记录的内容中提取。这种对幼儿经验的收集可以在主题实施的过程中反复使用,但每一次询问的内容在两条以内为宜,过多的询问会影响答案的真实性,也增加幼儿的负担。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三、构思:从散乱地分析到系统地整理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五步法的第三步是制定主题计划,教师要结合前期对幼儿经验的分析,制定较为系统全面的主题计划,这一步包含两项重要的工作,一是制定主题目标,二是制定主题网络图。

制定主题目标时,教师要意识到:主题目标与主题网络图是相互影响的,有时候会根据目标绘制主题网络图,有时候会根据主题网络图制定目标。但无论如何调整,只要基于《指南》,主题目标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制定主题网络图时,要先建构框架,建构框架的过程就是将核心话题展开成为主题网的过程,不同类型的话题展开方式是不一样的,建构框架的方式有三种:平行式建构,即围绕核心话题所建构的各个子话题之间属于平行关系,相互之间不影响,也无所谓先后顺序,例如“我的家乡”:家乡的景色、家乡的美食、家乡的方言;递进式建构即围绕核心话题所建构的各个子话题之间呈现递进关系,有明显的开展顺序,例如“小菜园”,规划菜地一选择种子一播种一维护一处理;交差式建构,围绕核心话题所建构的各个子话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存在对应的逻辑关系,例如“汽车”,认识汽车、设计汽车、人与汽车,汽车主题实施的过程所呈现的就是从汽车外形、功能认识到制作、创造最后到人与汽车关系的逻辑顺序。

主题框架的建构形成了比较笼统的主题网络图,之后结合对幼儿经验的分析,将子话题的内容再进行细化,让主题网络图更清晰明确。教师要围绕每一个子话题,预设在这个话题下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做些什么。但内容细化不等于填充活动,很多教师在子话题确定之后,就直接安排上了各种具体的活动,这导致后期主题实践时,没有弹性操作的空间,幼儿的自发性活动被忽视。我们倡导的“一起做事”,仅仅是教师在子课题下要组织的各类活动统称,这样便留给主题实施大量的调整空间。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四、操作:从计划到实践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五步法的第四步便是进行主题实践,主题实践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践行主题计划,这些“教育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有集体的、分组的、个别的;从类型上看,有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亲子活动;从指导方式看有教师主导的、幼儿自主的;从日常教育工作看有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晨间谈话等,教师不应只想到“上课”。教师在确定好每个子话题或者是“一起要做的事情’后,应结合专业知识与教育经验,尽可能多地联想、设计可以开展的具体活动,并依此安排好周计划乃至日计划,如表4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主题实践并不是严格执行主题计划,而是要依据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予以合理及时的教育反应,规划也仅仅是帮助教师做反应时更加及时合理。因此在主题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两个层面上的实时弹性调整。第一是宏观层面上的主题框架,正如前文说道,主题框架的建构来源于教师前期对幼儿经验的分析,但其中夹着很多教师经验性的预设,如果这种预设并不能很好地推进主题的开展,那么教师应及时调整主题网络图。第二是微观层面上的一日活动方案,教师要善于依据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偶发的、随机的兴趣点重新调整一日活动方案,包括一日活动安排、内容、时长乃至周计划。例如在嘿,大恐龙的主题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原本想要重点开展关于恐龙外形的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幼儿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他们转而对恐龙蛋、恐龙怎么出生等内容感兴趣,于是教师将恐龙的特征与习性这一子话题与走进恐龙世界合并,并增加了恐龙的诞生子话题,这个子话题中涉及了恐龙消失的原因,而且幼儿已经有这方面经验,于是教师将目光放到了恐龙消失后,将子话题恐龙消失的原因改为恐龙消失后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五、评价:从实施到反思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五步法的最后一步是主体评价,虽然将主题评价放在第五步,但实际上主题评价应该贯穿在主题活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前期依据主题活动评价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中期通过主题活动评价不断优化和调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主题活动实施结束后,教师对本主题进行系统完整地评价,在优化课程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评价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以教师自评为主的质性评价,教师可对主题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部分进行重点的评价与反思。

筛选、分析、构思、操作和评价是五步法核心要义,也实现了幼儿园生成性主题实施的闭环。若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五步法,那么幼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就会大幅提升,从而助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五步法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实施的新路径——以中班“嘿,大恐龙”主题为例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