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
最好的学习方式
是幼儿园教师
最重要的教学方式
「游戏·学习·成长」
文/陈欢
图/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幼儿园的游戏和课程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显而易见的答案。这并非因为问题本身复杂,而是过往的讨论很少基于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场景。理论层面谈了很多,而实践中二者却常常被割裂开来——游戏是游戏,课程是课程。
今年我主要的工作都围绕着游戏和课程来展开。从课程深入游戏,再从游戏深入课程。我反复感受和思考园所、班级教师在教学一线所持有的观念和面临的障碍。通过与广州、深圳、淄博、重庆、南京、宁波、重庆、乌鲁木齐等地的先行团队密切沟通,我们尝试以游戏为核心教学方式,让幼儿园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自然生长。历经两轮魔鬼式的训练,我在大家身上看见了长足的进步。
我想,现在是时候来好好谈一谈游戏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了。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林珊珊
「欢欢博士聊幼教」
想让幼儿学好,就让他们去游戏!
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被写入《学前教育法》,但对许多园所、教师和家长而言,接受并实施起来仍旧有不小的障碍。
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学习本质的误解,二是缺乏通过游戏促进学习的系统方法。我们先来谈谈观念,再谈方法。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cici
中国传统文化对“玩”有着比较强的消极刻板印象,“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之类的观念深入人心。过于热衷玩耍的孩子,常常被认为需要通过管教来“收心”。因此,对普通教育者和家长而言,接受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很大的心理障碍。
不过,移除这一障碍并不难。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起来就好办了。
这类教育者和家长的核心诉求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只要清楚了游戏对学习的价值,观念的障碍就能很好地移除。
一切看似无形的能力、品质、知识、技能,都对应着有形的神经元连接。神经元之间建立连接是大脑活动的结果。想让孩子「学会」,本质上就需要反复触发幼儿大脑中相应的神经活动,让所需的神经元之间建立连接并不断强化到稳定下来。
因此,在幼儿阶段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他们正在以什么样的方式经验?经验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钟秀锦
在完全成人主导的过程里,孩子会学习很多内容,但大脑中得到强化的总是与听从指令、大小肌肉运动以及记忆相关的神经元连接。
一个在主要由成人主导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知道很多“是什么”,但未必能理解“为什么”或者“怎么做”。他们往往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这些能力需要在大量主动参与、反复实践和自主探索的机会中逐步发展。
而后者,正是游戏所能提供的独特优势。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索环境。在游戏中,幼儿是主导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与材料互动,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挑战、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过程能够激发多种神经元网络的活跃性,从而促进大脑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与创造力、灵活思维、社会交往和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Mandy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因为它符合幼儿大脑发育的特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是“为了玩耍而玩耍”,而是塑造孩子们聪明的大脑,让孩子学会学习。
「欢欢博士聊幼教」
游戏是幼儿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既然幼儿通过游戏学得最好,教师如何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呢?是放手让他们瞎玩吗?
当然,不是。
理解游戏的意义和价值是一个层面,真正在幼儿园里实施好游戏、确保孩子通过游戏获得全面的学习和发展,又完全是另一个层面的事了。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彭姣姣
如今“自主游戏”作为一种游戏的形态被广泛实践,大量教师却在现场碰到这样的两难困境:孩子的游戏重复、单调、蜻蜓点水甚至乱糟糟,但自己却不知道能不能、能怎样介入和支持。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被要求“让小朋友玩自己的游戏”,游戏和课程的脱节更明显了。
以往的“区域游戏”大家还能试着和主题挂钩,开展“自主游戏”以后,老师几乎是除了不断丰富“材料超市”以外,什么也不敢做了。但课程又不能没有,索性只能采取“上午自主游戏,下午集体教学” 的方式将两者一分为二。“自主游戏”完全儿童主导,课程实施完全教师主导。
在区域游戏之上「增加」自主游戏,是治标不治本的“创可贴策略”。
要理清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我们还是得回到问题的症结——到底什么是游戏?
关于游戏的定义不胜枚举,但往往涉及复杂的理论框架和哲学思辨,对一线教师的理解和应用有相当的挑战。我认为,区分游戏和非游戏有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那就是从游戏者本人的视角出发——只要游戏者本人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就是游戏,反之则不算。
“自主”是游戏的内核,而不是游戏的类别。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cici
以往“区域游戏”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严格的领域划分、有标准答案的自制教具、有脚本的扮演游戏等,本质上并不是因为教师创设了环境,而是教师创设了不符合游戏精神的环境。
事实上,不管游戏是不是孩子发明的、发起的,只要能保证孩子们自主选择前来参与,并在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进行自主探索,就是游戏。
除了“自己的游戏”,谁小时候没有玩过别人的游戏呢?这里的“别人”,为什么不能是深谙游戏精神的专业幼儿教师呢?
因此,“让孩子通过游戏来学习”并不是说老师什么也不教,而是老师要在孩子自主选择、自主探索的情况下开展教学。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Sandy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是教师在游戏前基于自己的教学意图创设游戏环境,然后,是游戏过程中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进行参与。
受到环境的激发,幼儿可能会在游戏中按照教师设想的那样玩,也可能不会。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教师在幼儿玩起来以后,仔细观察游戏的现场,反思自己的教学意图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以及所提供的游戏空间和材料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继而迅速做出调整。
如此循环往复,教师便能越来越理解幼儿,越来越能创设不仅吸引幼儿,而且充分支持幼儿进行学习和探索的环境。
这个过程,我称之为“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基于孩子的学来调整自己怎么教,而不是试图用自己的教去决定孩子怎么学。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jojo
我们可以非常坚定地相信,游戏是幼儿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因为游戏能塑造幼儿聪明的大脑,游戏环境能巧妙地融入学业学习,更因为实施游戏的过程能促使教师反向不断与幼儿磨合,从而消解教与学的冲突。
「欢欢博士聊幼教」
玩好游戏,做好幼儿园课程
幼教一线关于课程的讨论,长期处在一种架空的状态。大家更愿意关注课程的流派、模式、理念、结构或者对外展示、陈列,而不是真实的实施过程。只是任何有专业追求的园所,都应该知道课程“有效”比“好看”要重要得多得多。真正帮助幼儿好好发展,才是幼儿园最根本的责任。
表面功夫再漂亮,又能有多少让孩子切实受益呢?
判断课程是否有效,需要看幼儿经验的过程——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怀着什么样的情感、以什么样的方式在经验?
有效的幼儿园课程一定不是纸上谈兵式地设计、研发、撰写出来的,而是教师通过持续、有组织地让孩子不断在游戏而生长出来的。
我知道很多班级老师读到这里可能会嘀咕:站着说话不腰疼,幼儿园老师又不是专家,哪来天天生成课程的能力?自下而上的课程根本实施不了!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彭姣姣
确实,班级教师面对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倘若没有可靠的抓手,是会深感无助。
不过,预设课程不仅不是那个“可靠抓手”,还会让教师深陷高耗能、低成长的困境:一边是自己绞尽脑汁地教,一边是孩子不愿学、学得慢甚至学不会,还有一边是迫不及待马上要结果的家长、园长以及各类评奖评优活动。
没有一以贯之的核心观念和技术,碎片化的具体事务和火急火燎的工作心情,只会迅速侵蚀、消耗幼儿园教师的温柔和热爱。反之,掌握基于游戏的课程执行技术虽然需要一些时间、精力,但它能最大程度地消融教与学的冲突,让教师日常的付出发挥其该有的价值。
这道选择题,需要每一位教师自己去做。
我只能在专业成长之路上等待需要我支持的行人。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钟秀锦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幼儿园课程呢?答案只有一个:游戏,游戏,还是游戏。
让我们来一环扣一环地梳理一下逻辑:
以上就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思想。不过,真正执行的时候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问题:
(1)以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为核心
当我们谈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时候,包括但不等于学习和发展目标。
目标是学习和发展的里程碑,但“以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为核心”要求教师深刻理解这些里程碑到底如何才能被有效实现。功利地为了具体的目标而教学,只会反受其害。比起推着幼儿去实现目标,让他们在愉悦、自信的情绪中,按照自己的节奏好好做自己能胜任的事情,更能帮助他们稳步前进。
广州市白云区森侨幼儿园 彭姣姣
(2)课程需要生成但也需要计划
生成课程并不是教师“到现场看情况”,而是需要被谨慎地计划。
教师计划的是激发幼儿的策略:我认为幼儿喜欢什么?正在发展什么?他们可以去经验什么?计划可以大到主题计划、月计划,也可以小到周计划、日计划、具体的游戏环境计划。
教师生成的,是回应幼儿的措施:我观察到幼儿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我需要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样的,生成可以大到课程探究脉络的发展,也可以小到具体游戏环境的调整。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不断「计划/激发」和「生成/回应」的过程。
(3)先有好游戏,后有好课程
我研发或引进了许多工具来帮助教师做好课程各个环节的工作,包括:儿童经验图书馆、地板书(来自苏格兰幼儿教育家克莱尔·沃登博士)、课程探究地图、生成课程计划系统、关键人制度和幼儿观察评价体系(来自英格兰EYFS早期奠基阶段法定框架)等,但所有的策略都以幼儿玩好游戏为前提。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逻辑与循环
但请不要误解,“幼儿玩好游戏”并不是管幼儿要结果、要精彩,而是指幼儿以一种有效学习和发展的方式和状态沉浸到游戏中。
这样的状态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的表现,也是教师有效观察了解幼儿、持续推进幼儿发展的依据。
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并不高深莫测、难以把握,反而相当具体、可执行。
因为孩子会给你答案。
(点击文末海报,了解更多线下研讨内容)
– END –
加星标,幼教不迷路
本公号内容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合作|其他事宜请致信:
kevin@earlyyearsinternational.com
2024 一芽幼教技术年度研讨会
正在报名中,点击下图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