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绘本丨女性成长丨启蒙经验

育儿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得有系统知识的支撑。在这方面,我也还在学习发现和摸索实践当中。
前面我有提到过,感谢后台的一位读者,也是一位对幼教情有独钟的中学美术老师,其热心跟我分享了《英国早期教育(EYFS)0-5岁》实践总结的系列推文,让我获益良多。
但我深知,如果生搬硬套别人的实践方法,无异于邯郸学步,而理论的学习会给我们带来思维的提升。
事要分开做,书要混着读。在夯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为了对英国早期教育体系的概貌有一个了解,我入手了一本《有准备的儿童——早期奠基阶段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借鉴,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在上一篇数学认知阅读笔记中,我和大家总结了有关数学学习的三个问题:①为什么说数学学习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②数学能力的本质是什么?③我们怎样更好地支持孩子学好数学?
其中,围绕第三个问题展开来讲,还有几个核心问题值得探讨:①儿童是如何学习数学知识的?②儿童数学发展具有哪些特性?③如何更好地促进儿童数学能力发展?
关于如何学习数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知识——和其他所有的知识一样,不是被直接吸收的,而是由每个个体建构的。儿童在日常情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发明自己的策略。
当然了,在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偏差或错误的认知。尤其是儿童借助日常生活中发展的策略而获得的非正式的数学知识。
所以,为了将这种知识和学校中正式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作为家长或教师,必须分析儿童的策略,包括他们的错误,以及详细分析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及时帮助儿童进行调整。
关于儿童数学发展的特性,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个“性”:
一是基础性。可以说,数学是一门有生命的学科,是一种足以影响我们终身学习的基础技能,因为我们需要数学来解决周围的许多问题。
当儿童认识世界的时候,他们便开始认识模式,寻找帮助他们探索和解决日常问题的方案。例如,即使是6个月的宝宝,也能够在视觉上区别小和大。他们还能发现重复的东西。这意味着他们拥有做出数量判断的某种基础。
二是连续性。从出生到6岁,无论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他们的数学学习始终是连续的,是有迹可循的。
有句话说“天才都是有迹可循的,而数学天才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数学界那么多人曾公开质疑姜同学初赛成绩的原因。没有童话,没有意外,调查结果已被实锤作弊。
三是合作性。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和幼儿园老师基于数学概念发展规律进行的进一步教学,都对其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益处。有效的家园合作关系,对儿童数学学习非常关键。
一方面,家长支持儿童发展,数学支持的机会是无穷的。如帮助儿童进行真实的计数任务,用手指点数,按相似性分类,认识模式、形状、颜色和尺寸,找不同,认识角度与图示,玩拼图,设闹钟……都是帮助儿童学习几何空间知觉数字时间与分数概念的活动。
另一方面,幼儿园老师在了解孩子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可以通过设计结构良好、有计划的游戏,为儿童设立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拓展儿童的语言,并提高他们对关键领域如运算与数学的理解。
基于儿童数学发展的特性,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
《发展很重要》明确了可以支持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三个方式。
强调应当鼓励儿童在游戏情境中发展数学概念,尤其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和儿童发起的活动。
游戏的方式是无穷的。关于情境化的学习机会,主要分享以下三种:
(1)角色游戏。对儿童来说,角色游戏是一种充满想象的学习方式。在角色游戏中,儿童可以模仿不同行为并表演不同的情景。
荔枝就很喜欢其所在幼儿园班级创设的娃娃家游戏区域。角色游戏可以美食制作、“商店”购物、植物种植等,以此学习比较材料的多少大小和数量,分类、称重或发展时间概念等。
(2)数学故事袋。数学故事袋是一个大布袋,里面放有与数学相关的童书以及其他与故事有关联的材料。
一方面,阅读与数学有关的童书,有助于儿童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学习读写技能、数学词汇与概念。
另一方面,与数学相关的材料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同时让学习变成儿童的主动行为。
(3)拼图游戏。拼图是一种很好的材料,它可以帮助儿童在不同环境中发展空间技能。
儿童在拼拼图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不同部件放到一起,亲自解决问题。其中蕴含丰富教育内容,如:数量、比较、策略、排列等。
包括户外环境,以便儿童开展身体活动,探索距离、形状和测量。如秋千、跷跷板、滑梯、帐篷、沙子、跳房子等,许多户外玩具都是专门用来发展儿童数学技能的。
也包括室内环境,让儿童有机会进行点数和计算。如钟表、玩具收银机、七巧板,以及购物游戏、智力游戏、数字游戏、拼图、思维游戏套装等。
家长或者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引入数学要素,如歌曲、游戏、想象性游戏等,让数学活动与真实生活联系,且同时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儿童好奇。
在给荔枝办转学的时候,有听到小区一些家长抱怨说:“公立幼儿园就是玩,三年下来什么东西也没学到。”
我想,这多少反映出来了一部分家长对于公办园教育理念的不了解。
直到开始比较深入地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方才慢慢地认识到——早期教育的基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游戏。
尤其是在这期间,有幸参加了两次荔枝所在幼儿园组织召开的家长会。了解了什么是自主游戏,自主游戏基本的特征,以及自主游戏的价值;也摸清楚孩子现阶段的成长进步情况如何,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学习生活安排的怎样的以及中班的年龄特点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问题。
总体而言,幼儿园的教学理念跟我目前在家庭养育中的观念是比较吻合的。个人认为,家园共育信念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学习发展也更有益处。
虽然说,并非所有的游戏都有目的,但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创造和实验的机会,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日常活动中多与孩子进行游戏,成为了我思考践行的关键方式之一。
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作为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只有比孩子看得更远、更全面,才能更好的为孩子提供生命的协助。
对我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知道育儿知识的边界在哪里,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如何在这两种边界范围内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更好地健康发展。
育儿即育己——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一点拙见,与君共勉。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不喜阅读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