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一、国家高度重视推动立法进程
尽管我国已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但学前领域一直缺乏专门法律。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学前教育研究,推进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制定学前教育法的重要背景。
二、现实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法律保障
在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四个层次,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且公益性的基础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与薄弱环节 ,政策手段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效力有限,因此亟需通过立法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顺应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
1. 应对人口变化与生育政策:当前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入口面临挑战。为配合二胎、三胎等生育鼓励政策,需要通过法律保障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为家庭生育提供信心。
2. 满足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从“有学上”提升到“上好园”,对儿童发展质量期望更高,这要求通过立法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3. 借鉴国际经验与紧跟法治潮流:美国、英国等众多西方国家已制定专门的学前教育法保障教育质量和儿童权益。我国在推进法治化进程中,教育领域也需紧跟时代潮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学前教育法的制定 。
意义
一、贯彻党和政府教育方针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促进其普惠发展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诸多文件,也着重强调了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健全保障机制提出明确要求。此次制定的学前教育法,正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要论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导的具体体现,将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重大方针政策及时转化为法律规定。此前虽有指导学前教育发展的文件,但多为法规、规章或政策,而学前教育法作为法律,其强制性和效力大大提升,更有力地保障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总结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经验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斐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大幅增长,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幼儿园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学前教育法中的诸多法条,正是对这些改革发展经验成果的总结,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使其能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推动学前教育持续进步。
三、推动教育法治建设,助力教育强国战略
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管理更多是人治,1978年改革开放后,教育法制化开始初步推进。1981年我国颁布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此后,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扩充)、199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律的宪法和母法)、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2002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相继出台。然而,此前学前教育领域专门法律一直缺失,随着学前教育法的制定,学前领域专门法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法治化建设进程,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
下一篇立法的思路
文章梳理自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系主任吴仁英教授宣讲《学前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