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漫漫征程中,我始终秉持着“眼见为实”的原则,与其说这是一种偏好,不如说是深深烙印在我生命里的独特学习方式。
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我便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唯有亲眼目睹,并且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才能真正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那些仅通过听觉获取的信息,往往如同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难以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记。
即便无法依靠听力,只要能看到文字信息,例如字幕,我也能较好地吸收知识。这种学习特点也塑造了我独特的阅读习惯,一本书籍,我总是要反复研读、时刻翻阅,不断书写记录,唯有如此,文字所承载的知识才能真正在我的脑海中融会贯通、输出运用。
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在工作后的教研活动中,时常让我产生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在教研活动的现场,教研员们才思泉涌、思维灵动,他们自如地交流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而我却仿佛是一个误入大人世界的孩童。
在大家热烈讨论那些重要议题时,我往往只能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于其余部分,常常是听过就忘,整个人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所以,我喜欢录音,回来后转文字,不断复盘。)
然而,这种看似被动的局面,也有意外的惊喜时刻。每当讨论中出现一个我感兴趣的概念,我就像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能量,瞬间精神抖擞。
此时,我便会充分发挥自己“小朋友”的特质——对于一些大家熟悉的内容,我却一无所知,所以我会大胆地请求提出概念的人,如董园长,亲自示范讲解。
而董园长总是充满爱心与耐心,竟然又应允我的请求,因为她看的是整个团队。于是,一场由董园长主持的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就此展开,我们如同在玩一场充满智慧的游戏,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享思维成果。这样开放性的教研方式(世界咖啡),让这次研讨每一个环节充满了无限可能与惊喜。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三月份,同样是董园长带领大家学习COR的情景。
那次学习,我内心却充满了反感与抵触,总感觉像是被束缚住了手脚,仿佛有人试图让我跳进早已设置好的固定框架之中,这种感觉让我浑身不自在。
但神奇的是,回来后,我又不由自主地立即翻开相关书籍仔细研读,并且迫不及待地联系朋友,急切地表达我的需求,询问是否有电脑版本,方便快速查阅使用。
我还异想天开地提出,能否帮忙开发一个符合我需求的工具。
我常常会思考,自己为何总是如此敢于向他人表达需求?或许正是这份真诚与坦率,换来了周围人对我的慷慨相助。
每当他们对我的请求有求必应时,我内心总是充满感动,感动于他们的热心与善良,也感恩于自己能够被这样温暖地对待。
在工作中,我就像一个被大家宠爱的孩子,被周围所有人包容着。
尤其是我的同事老师们,每当我有新的想法,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随后,他们便会勇敢地将想法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而我则如同军师一般,为他们出谋划策。
同时,我也会定期去聆听老师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及思考。看着老师们在工作中自信绽放,如同娇艳盛开的花朵,我这个默默支持的绿叶,内心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开心与自豪。
今天,当范园长告诉我上午替我主持了教研活动时,当然这也是我提出来的要求,他可能会想我紧张,其实对于一个从不社恐的人来讲,我没有紧张一说,因为信口就能胡说八道,哈哈哈!
我是想,我们能够呈现这样一种状态,离不开范园长对我们工作的默默支持,尤其是每当我们保育教育工作需要时,他是百分百的支持。
作为业务园长,即便我在教研活动中一言不发,大家也能从园所的整体状态中,感知到我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与心血。
而对于作为一把手的范园长来说,他的发言与参与至关重要。
这里饱含着我们梁幼这个团队对范园长工作的认可与感激,也体现了我们团队之间相互支持、彼此信任的深厚情谊。
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帮助我们的还有才思敏捷的杨科长,充满大爱的董园长、赵主任,好多鼓励我们的岳老师和丹丹老师,还有我的知心小伙伴,最后还要感谢一路支持我们成长的张主任!
感恩遇见,感谢有你们!
在这条幼儿教育的路上,我带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模式,在大家的包容与帮助下不断成长,当然我的成长带动我们的园所也在不停成长。
就让我们保持这样,一直在长大,一直在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