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开学第一周孩子们在吃完早饭后,地上满地狼藉,随手扔的卫生纸,玩具框下乱丢的玩具,午餐后绘本区乱放的绘本,签到区没有及时归位的板凳,当老师邀请小朋友整理时,每个小朋友都在推脱:“老师,这不是我玩的,我不想打扫!”孩子们纷纷摇头摆手。看着孩子们抗拒的模样,我知道,这是一次引导孩子成长的好机会。
实录:
于是,一场关于“整理”的讨论在教室里展开了。
1.老师问道:“小朋友们,那你们觉得什么是整理呢?”
依依眨着大眼睛说:“整理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好。”思雨紧接着补充:“整理就是把绘本放在绘本架上,而且要放整齐。”逢源则有不同的想法,他认真地说:“整理就是把所有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家里,看着很板正。”孩子们的想法虽然稚嫩,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2.老师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那整理重要吗?”
紫茉第一个发言:“整理很重要,不整理就会很乱,看起来不舒服。”梓萱也用力点头:“我觉得很重要,如果不整理的话,我们的东西就会看不见。”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意识到了整理对于环境和生活的重要性。
3.接着,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那你们觉得哪里需要我们整理呢?”
铭翊立刻站起来说:“玩具需要我们给他们送回家。”君贺指着签到桌说:“我们的签到桌子上的桌面需要整理。”景硕提到:“教室里面的绘本区,每次都很乱,需要整理。”云菲也不甘示弱:“还有我们的毛巾和水杯架都需要整理。”
老师微笑着补充:“不光我们的教室内的玩具和绘本、板凳需要整齐,而且在户外活动时,户外活动区域内的环境也需要整理。”
4.既然知道了整理的重要性和需要整理的地方,那该如何将物品进行整理呢?
若依说:“自己摆放自己的毛巾,放毛巾前要洗手。”雨辰想出了一个有趣的办法:“给每个玩具标上号码,让玩具找到自己的家。”欣源拍着胸脯说:“我可以帮助小朋友抬床,因为我有力气。”子辰也提议:“我们几个好朋友,可以一起整理绘本。”
在这次讨论和实际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令人惊喜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发现了许多整理小妙招。他们在整理及收纳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动手操作,还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对物体的结构特征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尝试按照物品的高矮、颜色、大小、薄厚等特征进行分类整理。老师在一旁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发现、探索,让幼儿真正拥有自主权。
分享活动结束后,每天我都持续跟进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情况,定期提醒和强化,帮助幼儿将整理行为真正内化为习惯 。
《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能够整理自己的物品。作为孩子们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这次事件中深刻认识到,帮助幼儿分析原因、讨论收纳整理的方法是多么重要。整理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教师主导下的按部就班,而是孩子主动发现问题后的“进阶”式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