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户外看到一辆八轮车,它独特的外形瞬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那一刻,我恨不得自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就能将每个区的游戏都尽收眼底。一直以来,我对孩子们的游戏和生活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而这份好奇心也总是让我活力满满,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们的互动与观察中。
他们用了三个梯子、四个长板、十个轮胎以及一个四角梯来完成这个“庞大”的工程。四角梯被巧妙地当作火车头,轮胎则肩负起供小朋友坐和推的双重使命。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紫色轮胎旁奋力推动,有的悠然自得地坐在上面,还有的充当起火车司机的角色,分工明确又充满童趣。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搭建着火车,然而,当他们试图推动火车时,却遇到了难题——火车纹丝不动。
这个问题让孩子们陷入了思考,有的孩子认为是有人正好坐到了木板上,导致重心不稳所以推不动;也有的觉得是火车本身太重,毕竟用了那么多轮胎和木板。尽管多次尝试,火车依旧没有按照他们的期望开动起来。
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进行了绘画表征。
通过一对一倾听和提问,我发现他们格外注重火车动不动的问题,而对于搭建过程却基本没有提及。这或许是因为上周他们已经有过搭建四轮车的经验,所以对于这周搭建火车的过程,挑战性并不是很大。
上周搭建的四轮车,在孩子们配合良好的情况下是可以推动的,而这周的八轮火车却遇到了阻碍,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惑。
对于大二班这个游戏案例,我满怀期待大二班老师进行深入梳理。我渴望了解更多游戏过程中的细节,比如孩子们在选择材料时的想法,他们是如何分工合作的,以及在遇到火车推不动这个问题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在搭建过程中,我注意到木板和木梯等游戏材料可能不是很充足,因为两个区的小朋友都会用到这些材料。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搭建计划和游戏体验。
基于这些观察和思考,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添加游戏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持续跟进这个游戏,看看孩子们最终是如何将火车开动起来的。
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除了大二班的游戏,大三班积木区的搭建游戏同样精彩。
对比一周前和一周后的搭建作品,明显可以看出搭建越来越丰富。
在幼儿园的户外游戏中,孩子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思考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挖掘。
通过对这些游戏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发展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引导。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