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7 日,我在村级园看到三个男孩在院子里玩“打仗”游戏,四处奔跑打闹,看得我头晕,我也时刻紧绷着,生怕他一棍子真的打下去。
但老师却很淡定,随即我和老师做了简短交流,老师讲他们这几个男孩子经常这样玩,他们知道规则,就是打着玩,不是真打,因为就这种现象老师已经和他们一起讨论过好多次,孩子们心中有数。
我们知道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释放精力,通过模拟战斗场景来满足自己对冒险、竞争和力量的探索欲望,尤其是男孩们喜欢玩“打仗”这类充满活力和动感的游戏,这也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和喜欢模仿的特点。老师的淡定表现,侧面说明她对孩子们的游戏行为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熟悉他们的游戏模式和规则,相信孩子们能够在自我设定的规则内进行游戏,不会造成真正的伤害,也反应出老师具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和对孩子的信任。
本来这样一想,也感觉正常,好像80后男孩子们的童年也是这样玩的。但那个时候是没有那么多游戏材料可玩啊,没东西探索的时候玩人很常见,有游戏材料的情况下,还这样满院子打打闹闹……我又想起上次来这个园好像也是这三个男孩子其中的两个因为一辆小车子打起来,他们之间的规则约定根本没有作用。
下午回中心园后,我还是对这样的行为存在困惑,并且他们的游戏过程中的活力让我这个不熟悉情况的观察者依然产生焦虑。所以我又和老师们在线上做了交流。
为了更全面了解这个男孩子的行为,随后老师们拍了一些绘画表征发给我。
基本上每一次游戏无论探索的什么,都会有太阳这个元素,在我所有的认知里,从来不知道太阳可以变异,中毒,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在网上查阅了一下有关太阳变异中毒的说法,这一查有点明晰了。
通过网络查询,我发现多部动画片如《花精灵之嘻哈大冒险》《赛罗奥特曼》等存在太阳变异情节,并且里面有较多的暴力环节。
从此次观察与调查中,我们可以推测某些动画片及网络视频对幼儿游戏行为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尚不完善,他们缺乏对现实与虚构的明确区分能力,容易将动画片中的暴力情节视为可模仿的行为模式,这也是为什么那几个男孩子平时的社会交往方式简单粗暴,还喜欢这样玩“打仗”游戏,因为他们被动画中充满刺激的战斗场景所吸引,试图在现实游戏中重现那些画面,以满足自己内心对力量和冒险的渴望。
长此以往,过度接触暴力动画不仅会固化这种具有攻击性的游戏行为,还可能影响幼儿的性格塑造和社交发展。在性格方面,可能导致他们变得易怒、急躁,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
老师们已经与孩子们讨论过关于“打仗”的问题,但效果甚微。鉴于平时他们人际交往方式也是简单粗暴,不合适就打,抢。为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家园携手。家庭层面,家长要肩负起监管责任,严格控制孩子观看动画片的内容和时长,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积极正面的动画作品,如温馨的亲子故事动画、科普启蒙动画等,并陪伴孩子观看,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动画情节,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孩子明白虚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界限。
幼儿园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游戏活动的引导,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暴力模仿转移到更有益的游戏探索中;同时,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通过游戏后分享、讨论会等形式,引导幼儿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
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配合,我们有信心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远离暴力的误导,在自主游戏与活动中绽放纯真的天性,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善于合作且内心强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