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天马行空,在接触绘本或日常生活里的小动物时,总会抛出形形色色的问题,像“乌龟为何没长头发?”“白兔子眼睛为啥是红色,而灰兔子却是黑色?”等等。面对这类一时难以作答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回应呢?
当老师被这类问题难住时,可以这样回应:
首先,要保持诚实。可以蹲下来和孩子平视,用温和的语气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呢,老师现在也不太清楚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去找找答案。”
然后,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探索。咱们先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等会儿一起去查查动物百科全书,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说不定里面还有很多关于乌龟和兔子的其他小秘密哦。”
或者“我们用平板电脑查一查怎么样?”这样能让孩子参与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和讨论:“这个问题真奇妙,小朋友们都来想一想,乌龟没有头发是不是因为它总是在水里游不需要头发呢?那兔子眼睛颜色不一样又会是为什么呢?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哦。”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正面回应幼儿提出的问题?
我们总是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有些孩子提出的问题,教师想当然的认为超纲了,含糊其辞的一下带过就可以了,其实孩子们的每一个想法,都是教育契机。
比如大三班孩子最近早餐后讨论最多的话题:为什么鲨鱼有很多牙齿;猩猩和猴子都会爬树为什么猩猩很强壮,猴子不强壮;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等问题,老师们借着这些问题和孩子们一起生成了一堂关于遗传和基因的活动,为什么说是一起呢?因为这些问题把老师难住了,教师与孩子一起探索答案,一起交流,一起思辨的过程就是学习。
这样的回应可以提升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
探索能力:
当老师表示一起寻找答案,如去查百科全书或电脑时,孩子们会积极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学会主动挖掘知识,逐渐掌握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探索未知的能力,为日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思考能力:
老师把问题抛给小朋友们,引导大家思考“乌龟没头发是不是因为在水里游不需要”等,孩子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锻炼逻辑思维与想象力,学会深入思考事物背后的原因。
合作交流能力:
在共同探索答案、互相分享想法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这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沟通交流能力,并且学会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面对问题,携手探索,一同学习,这样平等的师幼互动,一定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收获的知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