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入沙池,计划挖岛(11月11日)
今天第一天来到沙坑,张正浩和王博玉来到了上一个班级挖好的水道旁边,打开水龙头,他们顺着挖好的水道继续挖。后来张正浩用铲子画了一道线,他说:“我们把这里也挖通,水也能从这边流过去。”于是小伙伴们开始干起来。很快,规划好的水道也被挖通了。但是水流不能通过。
张正浩觉得水流不能通过是因为水太少,他指着水龙头说:“把水开大一点,我需要更多的水。”但是,过了一会,水流仍然不能通过。王博玉去别的水龙头接水回来,倒进了水道里,来回取了大约4趟水,水道里的水很快又干了。
这时,李景哲走过来说:“我们需要把水道挖得更深一些,水才能流过来。”在张正浩他们去别的地方接水的时候,他来找老师帮忙卷袖子,然后蹲下来开始使劲挖。过了一会,水道加深了许多,但是水流仍然不能通过。
忙活了一会,水流仍然没能通过,张正浩说:“我们把这个小岛挖没吧!”只见他在有水的地方挖了一个缺口,他把水从这里倒下去,他大叫:“快看,我把沙子都冲走了!这些沙子很快就会被挖光。”李景哲也来帮忙用小杯子倒了一些水,小岛的缺口越来越大。后来王博玉干脆拿来一个水管放在缺口上,从水管的另一头往上倒水,让水流带走小岛上的沙子。
到了收玩具的时间了,小朋友们收了玩具就回了教室进行表征。
分析与思考:孩子们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做一件事情,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水道里的水流通起来,想到用铲子挖、用水冲,从而把小岛上的沙子带走。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我们也看见了孩子们的坚持,他们相互合作,持续探寻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这让他们主动学习和尝试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继续挖岛,胜利在望(11月12日)
今天来到沙坑之后,张正浩和王博玉他们又来到昨天挖的地方。李景哲用了空的塑料桶接水倒到水沟里。王博玉个头大,他用大的水桶接了满满一桶水,张正浩说:“我来帮你吧!”他们一起倒进水坑。张培恒也接连送来两桶水。
这时,坑里蓄了很多水,张正浩对着远处的王博玉说:“快看,一个大泳池,我们把这个小岛挖没吧!”大家一起加油挖起来。后面的王玉烁继续挖昨天的水道。大家一起来帮忙。张正浩嘴里还唱着:“在大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
王博玉接完水回来之后,张正浩说:“王博玉你的铲子没有了!”果然放在水龙头上的铲子不见了。王博玉发现不远处王锐手里有一把黑色的铲子和自己的一样。他对王锐说:“你快把我的铲子给我,我的是黑色的就是你拿的。”王锐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你的,我在那边拿的,是我的。”被拒绝之后王博玉只好离开。
与此同时,张正浩挖出来一块锋利的瓷碗碎片,她跑来告诉老师:“老师这个东西会划破我们的手,快扔掉吧!”我说:“谢谢你,幸亏你发现了,不然小朋友可能会受伤!”
过了一会,张正浩用铲子画了一道线说:“先把这边挖走!”这时王博玉又从曹佳硕那里得到了一把铲子,于是两人使劲挖起来。王博玉力气大,用了大一点的铲子速度特别快。很快,小岛被挖走了三分之一。然后,王博玉也用铲子画了一道线,自己埋头继续挖起来。一直到最后,王博玉还在挖,他把划出去的部分全部挖走,小岛只剩下一点,胜利在望。
最后收玩具的时候,小伙伴们纷纷来到了他们挖出的这个“大泳池”里洗刷玩具,真的很热闹。
游戏后分享:
老师:“有的小朋友玩着玩着发现自己的铲子不见了,怎么回事?”
张正浩说:“被别人拿走了。”
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
李景哲说:因为他没有。
吕欣彤说:铲子不是每人都能有一个的,工具不够。
老师:工具不够怎么办?
李景哲说:问小班的要,小班人少。
耿梓依说:向他们借。商量商量一起用。
王博玉说:买一些,从家里带一些。
老师说:“小朋友们的办法有很多,总之我们不能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走别人的东西。要和别人协商,或者向其他的班借、从家里带等方法来获得需要的东西。”
分析与思考: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当发现自己的铲子没有了的时候,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情绪控制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最后通过其他方式又获取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时孩子们也能发现危险的存在,也具备了一定的消除危险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们能一步一步地制定自己的小目标。按照自己的规划,互相配合,互相协商,一点一点地完成目标。
三、小岛被埋,从头再来(11月13日)
今天来到沙池里,张正浩大叫起来:“啊!我们的小岛又被埋起来啦!”原来,幼儿园昨天下午又拉来两车新的沙子,原来挖小岛的地方又被堆起了一座小山。
张正浩只是抱怨了一句说:“又要挖啊!要挖一百年啊!”但他没有泄气,卷卷袖子说:“王博我们再挖吧,把沙子都挖光!”王博玉说:“好的,我想把这个坑挖大一点!”虽然两个好朋友的目标不一样,但是都需要把中间的沙子挖走,也算是一举两得。于是两人又弯腰干起来。
张正浩用铲子画了一个长长的弧线,说:“我们挖到这里吧,挖一个圆弧形状出来!”王博玉拿着自己的大铲子开始努力挖。彭子毅在线外也开始挖,这引起了王博玉的不满:“不要在这里挖!我们在挖圆形,这是圆形!”彭子毅不好意思地说:“那我后退一点吧!”他后退了一步挖了起来,但是挖了两下就离开了。
今天气温比较低,我看到吕欣彤把裤子卷的高高的,我劝她把裤子放下来一点。范慧琳只穿了一件T恤,我劝她去穿上了衣服,但是过了一会她又脱掉了,我又去问她冷不冷,她说不冷,我摸了摸她的后背,有汗,原来是我的做法多余了。
过了一会看不到张正浩的影子,原来跑去脱衣服,他的冲锋衣有两层,袖子内胆被抽出来塞不进去了。自己整理好叠好放到台阶上,自己又提了提裤子就回来继续挖沙子了。
整理好衣服回来后,李景哲在小岛顶部挖了个小坑,并往外泼泥砂浆,堵住了水道,引起张正浩的不满,一旁的王博玉放下半桶水,教他把泥沙挖到坑的旁边,王博玉把半桶水从山顶倒下去,把水道又堵住了,张正浩又气地大叫:“你又给我堵住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又闯祸了,王博玉说:“那不是我的沙子,是李景哲的!”张正浩只好自己又挖开。又开始抱怨:“这个岛太大了,你们又给我埋上了,我要挖100年啊!”说完他又继续挖,最后马上挖通水道时,收玩具了,两个小伙伴商量着说:“我们明天再挖吧。”
绘画表征:
分析与思考:
孩子在发现前面的努力被破坏之后并没有放弃,选择了从头开始,体现了孩子们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良好品质。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能够协商处理,友好相处。并且,在大班阶段,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服务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并且在不断提升,老师应做到仔细观察适当放手。
四、坚持挖岛,探测水深11月15日
今天来到沙坑之后,孩子们发现没有水,他们找到了水闸,但是太紧打不开,请来力气大的孩子帮忙打开,开心得不得了。
有了水之后张正浩继续挖小岛,一旁的王博玉继续挖坑,张正浩发现王博玉挖的坑越来越大:“哇,这个坑好大你好厉害啊!”他也走进了坑里在里面挖起来。
他们在坑的中间挖了一会,张正浩把脚插了进去:“啊!这个坑好深啊,快看我的靴子快进去了。”彭子毅也被吸引了过来,他也把靴子插进坑里试一试到底有多深。李景哲的靴子被灌进了水,孙润泽的靴子也进了水,裤子和上衣都被溅湿了。
游戏后分享:
老师:小朋友在干什么?
张正浩:我在量一量水有多深,靴子快淹没了。
老师:小朋友在量水深的时候靴子湿了,可以用什么量一量?
幼儿回答:铲子,水管,树枝,水桶。
老师:怎么样避免衣服弄湿?
幼儿回答:把袖子卷起来:在旁边沙子上玩,不要到水里面去,弄少一点水在水桶里面玩。
五、成功挖走小岛
接下来的两天,几个小伙伴一直坚持挖,今天来到沙水区之后,他们挖了很久,后来,李俊霖推来了小推车,王博玉把沙子铲到车子里,慢慢的小车被装满,沙子很重,他推了几下车子歪倒了,他把车子里的沙子倒在了旁边,继续挖沙子,装车子,然后倒掉,来来回回一直在进行。旁边的张正浩也在坚持挖小岛。
旁边的水坑里的水越来越多,张正浩又在水坑里挖了起来,挖了几下,他把穿着靴子的脚插进了最深的地方:“哇这么深了,我需要更多的水!”王博玉也赶来用靴子量一量。这时候曹家硕拿来铲子说:“让我也来量一量”李昕玉挽挽袖子把手插了进去:“我觉得还可以。”夏凯晨拿来了挖掘机小玩具放进去说:“好深啊,我的挖掘机被淹没啦!”
王博玉一直用小车子挖沙子,张正浩也在努力挖,他把边缘修理得整整齐齐,还不忘用铲子拍一拍,挖出了整齐的堤坝。王博玉挖了大约十五六车的沙子,眼看小岛快被挖没了,到了收玩具的时间了,两个小伙伴商量好明天继续。
新的一天我们又来到沙池里,两个小伙伴打开水龙头继续挖起来。后方的沙子已经基本挖走了,张正浩想要全部挖掉,形成一个大泳池。于是他们在后面把已经埋上的水道又重新挖出来,这样,一个小小的矮矮的小岛被分割出来,大家挖得更起劲了,沙琛贺和曹佳硕也来帮忙。当小岛只剩下一点的时候,几个小伙伴一起面对面站在上面说:“哇,马上就挖完了!”很快,沙琛贺说:“快看小岛只能放下我的一只脚了!”当最后一点沙子被挖走的时候,小岛消失了,张正浩对着王博玉说:“耶耶耶!挖没了!老师你看小岛挖没了”这时候,他看见旁边还有一点伸进水池的陆地,于是他又画了一条线,把那块划出去的小陆地又挖完了。
至此,小岛完全被挖光。两个小伙伴又向远处没有水龙头的地方画了一条线,开启了另一个引水计划。
分析与思考:
小岛历经变身,每一次的坚持都表现出孩子们对目标达成的渴望。他们是天生的游戏者,通过发现问题、提出方法、实践探索推动游戏的发展,从中获得经验、挑战自我。当孩子来到户外时,沙水是孩子们最直接、最常见、最易于感知的天然材料。作为教师应基于沙水游戏,提供适当的支持,促进孩子们的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理解、宽容和包容他人,学习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合作,提升自理能力。他们的耐心、毅力、坚持、专注等学习品质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真正的发展,需要老师的支持和引导,将游戏一点点引向更深处,激发孩子的深入学习,这需要老师的自我提升和反思。
本案例由中心园大三班盛老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