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幼教的大环境中,成人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现实里拥有此能力的教师与园长为数不多,这致使盲从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我们应着眼于幼儿阶段,在自主理念的引领下,于自主游戏、绘本阅读、自主签到、自主取餐、一对一倾听以及游戏后分享等诸多环节,着力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天地,极大地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建构游戏里,面对一堆积木,幼儿脑海中满是关于搭建独特作品的奇思妙想。比如搭建城堡时,他们会深入思考怎样的结构能让城堡既稳固又美观,在不断尝试与失败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摸索出新的搭建技巧。
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了新颖的创意或想法时,便会迫不及待地与同伴交流分享。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学会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内容。
多样化的游戏体验更是拓宽了幼儿的思维视野。无论是室内区域游戏,还是户外自主游戏,都能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让批判性思维在游戏的欢乐氛围中悄然生根发芽。
二、绘本阅读
绘本阅读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幼儿,引领他们开启一段奇妙的思维之旅。一本本精彩纷呈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那生动鲜活的画面和趣味十足的情节极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他们会对大卫接下来的种种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充满好奇,从而主动细致地观察画面细节,大胆推测故事的发展走向,这无疑激发了幼儿批判性思维中的探究精神。
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与表达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完《三只小猪》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此时幼儿们会就小猪们不同的建房选择各抒己见。有的幼儿认为第一只小猪用稻草建房并非毫无道理,还能条理清晰地阐述理由,比如稻草容易获取,能够快速搭建起住所等。在这样的讨论交流中,他们逐渐学会运用逻辑推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类型的绘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有力地助力幼儿从多维度思考问题。情感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能让幼儿深切感受到爱的多种表达方式,进而思考情感的深度与广度;科普类绘本《蚯蚓的日记》则引导幼儿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探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广泛接触各类绘本内容,幼儿能够突破思维的局限,以更为全面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从而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三、自主签到
自主签到看似平常无奇,实则蕴含着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宝贵契机。在自主签到过程中培养幼儿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这样开展:
签到时,幼儿需要查看日历确定是周几、日期等信息。比如幼儿在查看日历统计日期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日历上的数字排列顺序、不同月份天数的变化等。当他们发现与自己原本认知不一致的情况时,就会产生疑问并思考。例如,有的幼儿可能会认为每个月都是 30 天,但签到时发现某个月的天数不同,他们就会去探究为什么会这样,是日历错了还是有其他规律。
在记录签到方式上,幼儿需要思考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更能准确地表示自己的签到状态。如果有幼儿选择画圈,但画得不够清晰,其他幼儿可能会提出质疑并讨论怎样画才能让大家都清楚明白。在统计签到人数时,幼儿可能会发现人数与实际班级人数不相符,这时他们就要思考是有人漏签了、签错了还是计算错误,从而去重新核对、分析各种可能性,在这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思考解决的过程中,幼儿的批判性思维逐步得到培养。
四、自主取餐
在自主取餐环节,从餐前准备开始便为培养幼儿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契机。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布置取餐区域,是集中在活动室前面还是分散点,更合理?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经验提出不同想法,并讨论每种布局可能带来的便利与不便,这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
取餐顺序方面,教师提出先取菜还是先取汤的问题。幼儿们会各自发表观点,有的认为冬天到了先取汤可以先喝一口暖身,有的觉得先取菜能保证菜的热度。他们在交流中分析不同顺序对用餐体验的影响,比如先取汤可能因走动而洒出,先取菜后取汤可能导致汤变凉。
对于取餐路线,幼儿要思考怎样走能最顺畅地完成取餐且不与他人碰撞。是沿着餐台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走?他们会在实践与观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若发现某个路线导致取餐混乱,便会批判性地思考如何优化。
在取餐量上,幼儿需考虑自己的食量,判断取多少食物既能吃饱又不浪费。当看到其他小朋友取餐过多或过少时,他们会思考这样是否合适,并可能提出建议,如提醒同伴“你拿这么多可能吃不完哦”。通过这样的互动与自我反思,幼儿在自主取餐的各个环节不断思考、分析、评估,从而逐渐培养起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一对一倾听
一对一倾听的过程中,幼儿觉知自己的言语会被教师专注倾听时,讲述故事或分享经历的欲望便会愈发强烈,思维也随之变得更加活跃。例如在分享户外观察蚂蚁的经历时,教师适时的追问会激发幼儿深入思考蚂蚁的行为习性,他们会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提出种种假设,促使幼儿对自然现象提出疑问并尝试解答。
一对一倾听内容与方式为幼儿带来了多元的学习体验,有力地促进了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倾听幼儿对绘本阅读、游戏过程、生活事件等的感悟和看法,并通过对比式提问或引导反思,如对比不同版本绘本结局或反思游戏决策,拓宽幼儿的思维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当幼儿在讲述中展现困惑或矛盾观点时,教师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分析多面性并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其站在不同立场理解并思考应对策略,逐步构建批判性思维中的分析判断与问题解决能力。
六、游戏后分享
在游戏后分享环节中,幼儿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以有效培养。
当幼儿阐述自己在积木区搭建的观点,如认为某种搭建方式更牢固时,他们首先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依据,这是批判性思维中自我观点构建与表达的体现。而其他幼儿提出不同观点并展开争辩,例如关于大积木在下还是交错搭建更稳的讨论,会促使每个幼儿反思自己观点的局限性。他们开始思考对方的理由,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搭建结构与牢固性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单一认知,而是积极探索多种可能性,这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在合作交流的矛盾中,像因争抢搭建部分导致城堡倒塌而引发的讨论,幼儿们需要批判性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他们要思考是分工不合理、沟通不畅还是个人行为不当等因素造成的,并评估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从而使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七、持续引导与鼓励
在通过上述多种活动培养幼儿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持续引导与鼓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要敏锐地捕捉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是有价值的。
同时,教师和家长还要引导幼儿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选择玩具的问题时,鼓励幼儿思考不同玩具的功能、优缺点,然后再做出选择;家长带在外出游玩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思考怎样规划游玩路线更好等。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利用自主游戏、绘本阅读、自主签到、自主取餐、一对一倾听、游戏后分享等多元化活动,并配合教师和家长的持续引导与鼓励,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维支撑。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