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2024年10月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鸣鸣 熙熙 睿睿 一一
观察内容:幼儿的搭建行为及情节发展、合作与冲突及情绪反应
一、游戏背景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搭建游戏深受孩子们喜爱。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牛奶箱、木板、纸杯、烟花筒等。老师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搭建,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日常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高架桥、道路等,这些都成为他们搭建游戏的灵感来源。同时,孩子们之间有着独特的交流方式和相处模式,在游戏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为搭建游戏创造了一个充满趣味和探索的背景环境。
二、游戏实录
1、初步搭建
今天小雨,户外活动转成区域活动。睿睿双手环抱烟花筒竖放在木地板上,鸣鸣搬来牛奶箱放在烟花筒旁,睿睿又去搬牛奶箱给鸣鸣,鸣鸣将牛奶箱平铺叠高,三个摆一列,睿睿跟着学。不与人打交道的新生宸宸模仿他们在不远处地面平铺牛奶箱。
鸣鸣从筐子里拿车头在牛奶箱上行驶,说着“我的车来了”,走到牛奶箱尽头时,睿睿大叫,身体前倾、双手前摆提醒车要掉了。新生宸宸抱着牛奶箱快步跑来,说了“给你这个”后帮忙拿箱子和车身,游戏从两人变成三个小朋友一起搭建。
教师思考:
睿睿和鸣鸣在搭建过程中相互学习,宸宸从最初的独自行动到模仿他们,体现了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新行为的特点。同时,游戏中也有合作意识的萌芽,鸣鸣和睿睿共同搬运牛奶箱搭建高架桥,宸宸在看到鸣鸣可能遇到问题时主动帮忙,使游戏从两人扩展到三人,这种自发的合作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此外,游戏中还有对危险的预警,睿睿对鸣鸣的提醒表明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渐有了对潜在危险的感知和应对能力。整个游戏过程促进了孩子们在认知、社交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其他区域的小朋友豪豪拿着车头在牛奶箱上行驶,走到牛奶箱与烟花筒交接处时大声呼喊鸣鸣,称没有桥走不了。
2、增加桥面
(1)独木桥
鸣鸣拿灰色轨道在牛奶箱与烟花筒一端搭桥,豪豪拿长木板在另一端搭桥,很快木板桥搭到鸣鸣身边,鸣鸣羡慕木板桥结实。鸣鸣转身发现宸宸抽走了一些牛奶箱用于自己搭建,还把部分牛奶箱单个立起来,鸣鸣没生气,而是去拿木板在牛奶箱之间架桥,搭成独木桥。
(2)双木板桥
后来他发现一块木板太窄、车太大,又加了一块木板,搭好双木板条后脸上露出喜悦之情。
教师分析:
?当豪豪遇到没有桥的问题时,他向鸣鸣求助,鸣鸣积极响应,两人分别从不同方向开始搭桥,这种跨区域小朋友之间的协作体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能够相互配合解决问题,为了共同的目标(让车顺利通过)而努力。
?宸宸虽然抽走了牛奶箱,但鸣鸣没有生气,显示出在游戏情境中孩子们具有一定的包容心,更关注解决问题而非指责。
?鸣鸣在看到豪豪的木板桥后,认识到木板桥更结实,这是在游戏实践中对不同搭建材料特性的观察和理解,反映出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鸣鸣搭建独木桥后,能根据车的大小和木板的宽窄关系,意识到独木桥的不足并改进,通过增加木板解决问题,展现了他在游戏中主动思考和调整策略的能力。
?鸣鸣成功搭建双木板条桥后露出开心的表情,说明游戏中的成功体验对孩子情绪有积极影响,增强了自信心和满足感。
?最初的两人搭建到豪豪和宸宸的加入,游戏人数的增加以及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促进了社交关系的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与更多人相处和合作。
3、没油了
睿睿开着车像鸣鸣的方向驶来嘴里说:我的车没油了,快要走不动了,鸣鸣迅速把离自己最近的两块木板中的一块倾斜做成下坡,说:停在这里吧,我去给你买油,并用手假装给车加油,鸣鸣把其他的几个两块木板也变成了一块木板和一块倾斜的停车位,继续三个小朋友的停车加油和路面直行游戏。
教师分析:
?解决问题与灵活应变
鸣鸣能够根据睿睿提出的“车没油”这一问题,快速利用现有的木板资源改变搭建结构,创造出停车位和下坡,这显示出他在游戏中具有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他还将这种做法推广到其他木板上,进一步完善游戏场景,使游戏能够持续且更有趣地开展。
?游戏拓展与延续
从搭建高架桥、搭桥让车通行,到引入“车没油”的情节并开展停车加油和路面直行游戏,孩子们不断拓展游戏内容,丰富游戏玩法,这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他们持续探索和创新的游戏精神,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游戏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幼儿游戏后分享:
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环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着游戏中的趣事。其中一个幼儿提到,他爸爸送哥哥去上学的时候路过了一个像他们在游戏中搭建的东西,爸爸告诉他那是高架桥呢。这个分享瞬间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教师支持:
看到孩子们对高架桥如此好奇,教师微笑着提出建议。教师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了解更多关于高架桥的知识,比如高架桥有什么作用呀?它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通过和家人的交流与探索,孩子们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4、持续游戏(U型高架桥)
第二天早晨区域活动,鸣鸣和熙熙都选了搭建。鸣鸣穿着鞋就去拿箱子,熙熙提醒他和老师有约定,不脱鞋会弄脏地板,鸣鸣腼腆地笑了笑然后脱鞋。鸣鸣拿三个箱子垒高,熙熙询问能否一起搭,鸣鸣点头。熙熙搬来箱子,鸣鸣指导说要分开留空,因为他在爸爸手机上看到很多高架桥在水里,需要下面流水。睿睿和熙熙按要求摆放,然后在上面小心放木板。于金泽搭烟花筒时也分开空,鸣鸣提醒他小心别倒。鸣鸣把牛奶箱直立放地面做拐弯,之后同伴都用一个牛奶箱直立摆放。
教师分析:
规则意识与同伴提醒
从鸣鸣穿着鞋拿箱子,被熙熙提醒后脱鞋这一情节,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和老师的约定有一定的记忆,并且有同伴之间相互监督、提醒以遵守规则的意识,这种意识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活动环境。
合作与领导能力
?合作意愿:鸣鸣和熙熙都选择搭建,熙熙请求一起搭建得到鸣鸣同意,显示出孩子们愿意合作开展游戏。
?领导角色:鸣鸣在搭建过程中指导熙熙和睿睿箱子的摆放方式,是基于他从爸爸手机上学到的高架桥知识,这体现出他在游戏中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将自己的新认知运用到游戏中,引导游戏的走向。
经验分享与互助
?经验分享:鸣鸣把自己前一天搭建时物品倒塌的经验分享给泽泽,提醒他小心烟花筒倒掉,这种分享有助于同伴避免同样的问题,体现出孩子们在游戏中相互学习和关心。
2?集体模仿:鸣鸣用牛奶箱直立在地面做拐弯后,同伴们都跟着这样做,反映出在游戏群体中一个好的创意容易被模仿和传播,促进了游戏玩法的统一和拓展,同时也增强了群体游戏的趣味性和凝聚力。
5、分支高架桥
U行高架桥从墙的一侧拐弯到了另一侧墙边,搭好后鸣鸣熙熙于金泽都拿着自己的车在桥上行驶,即使已经非常小心,尽量避让慢行,但熙熙的小车依然被鸣鸣的车撞到了桥下,生气的说我不和你一起玩了,我要自己再架一座高桥,于是熙熙在原本桥面上又搭出来一条分支高架桥。
教师分析:
?游戏中的冲突与情绪反应
当鸣鸣的车撞到熙熙的车使其掉下桥时,熙熙表现出生气的情绪,并表示不想和鸣鸣一起玩了。这体现出幼儿在游戏中遭遇挫折和意外情况时,由于情绪调节能力尚不完善,会出现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并且以拒绝合作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自主解决问题与创造
熙熙在生气后决定自己搭建一座高桥,在原本桥面上搭出一条分支高架。这表明他在面对冲突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造新的游戏内容来继续自己的游戏,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在游戏中具有较强的探索和创造欲望,即使在不愉快的情境下,依然能够通过改变游戏场景来满足自己的游戏需求。
?游戏对幼儿社交和心理的影响
这次事件反映出游戏中的互动对幼儿社交关系的影响。幼儿之间的冲突可能会暂时破坏他们的合作关系,但也可能促使他们寻找新的游戏方式。教师或家长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处理冲突、理解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6、桥面材料选择
桥面是用牛奶箱还是用木板一一和熙熙发生争执,一一说我做的是“透明桥”可以看见下面的路,熙熙说用牛奶箱可以跑两辆车,不会撞到一起,中间有横线可以分开两个跑车道,一把扯开一一手里的木板,随后一一无奈的也加入到用牛奶箱搭桥面中,一会儿一一又把刚才的木板拿来放在桥面中间,说:你看加上这块“透明”的多好看,熙熙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说那好吧,也很好看!
教师分析:
1、想法差异与冲突
一一和熙熙对于桥面材料有不同想法,一一希望搭建透明桥,而熙熙从实用性角度出发,认为牛奶箱可避免车辆碰撞,有分开车道的功能。这种差异导致了争执,熙熙扯开一一手中木板的行为显示出幼儿在坚持自己观点时可能会采取比较冲动的方式,此时冲突达到高峰。
2、妥协与融合
?妥协:一一无奈加入用牛奶箱搭建,体现出在冲突中相对弱势一方的妥协,这是幼儿在群体游戏中为了维持游戏继续进行而做出的让步。
?融合创新:一一后来将木板放在桥面中间,既满足了自己对透明桥的追求,又给游戏带来新元素。熙熙经过观察后认可,这表明幼儿在游戏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审美能力,能够接受新的创意,将不同观点融合,使游戏更丰富有趣,同时也修复了因争执而紧张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间的互动过程有助于幼儿发展社交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7、搭建矮桥
熙熙说我们在透明的桥下面再搭一座立交桥吧!在上面可以看下面的路上的人,鸣鸣说用纸杯搭一个矮的桥,我上次摆的很长很长,熙熙转身把墙边的纸杯箱子端来把纸杯一个一个摆在一起,可是由于纸杯太轻木板很重不容易搭好的一不小心就会翻倒,一次次在纸杯木板中间寻找平衡,并把经验说给另一边的鸣鸣听。
教师分析:
?想象力与拓展游戏内容
熙熙提出在透明桥下面再搭一座立交桥,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游戏内容进一步拓展的欲望,这种想法能够丰富游戏场景和玩法,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复杂性,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
?经验借鉴与尝试新方法
鸣鸣提出用纸杯搭矮桥的建议,这是基于他之前的经验。熙熙积极响应并付诸行动,将纸杯箱搬来搭建。这体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善于借鉴过往经验来尝试新的搭建方式,展现出他们在游戏中的实践精神和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解决问题与合作分享
在搭建过程中,纸杯轻木板重导致搭建容易翻倒,但熙熙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在纸杯和木板间寻找平衡。更可贵的是,他还将自己摸索出的经验分享给鸣鸣,这反映出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互相分享来共同提高搭建水平,进一步深化游戏过程。
8、增设梯子和护栏
一一给高架桥旁边拼插梯子,行人可以爬上去,木板为车辆上行提供方便,熙熙还为高架桥安上护栏。
教师分析:
?丰富游戏细节与功能
·增加设施:一一拼插梯子为行人提供了通行方式,木板用于车辆上行,使高架桥的功能更加完善。这种行为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观察和模仿,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游戏,让游戏场景更加贴近真实世界,增加了游戏的丰富度和合理性。
· 安全防护意识:熙熙为高架桥安装护栏,显示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考虑到了车辆和行人在桥上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游戏场景的构建。
?创造性与合作性
· 创造性发挥:孩子们各自发挥创造性,通过添加不同的元素来改进高架桥的设计,展现出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原有的搭建基础上不断创新,使游戏内容更加精彩。
·潜在合作性:每个孩子的行为都在为整个高架桥场景服务,这种个体行为的集合体现出一种潜在的合作性,大家共同努力丰富游戏场景,在没有明确分工的情况下默契配合,促进游戏向更复杂、更有趣的方向发展。
三、游戏的价值与特点
1、认知发展价值
·知识拓展:孩子们在搭建高架桥游戏中,通过对不同材料的使用和尝试,了解到材料的特性,如木板的坚固性、纸杯的轻便性等。同时,对高架桥这一事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包括其结构、功能(如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方式),还知道了高架桥有在水上、陆地等不同环境的形式,这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游戏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如轨道掉落、材料平衡难掌握、车辆碰撞等。孩子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搭建方法,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2、社交与情感价值
·合作意识培养:从最初鸣鸣和睿睿的合作,到后来多个小朋友共同搭建高架桥,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分工协作。他们相互帮忙搬运材料、共同搭建结构、分享搭建经验,这种合作促进了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让他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情绪管理与人际关系处理:游戏中的冲突,如车辆碰撞导致熙熙生气,以及材料选择上的争执,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情绪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机会。他们在经历这些情况后,通过妥协、创新等方式解决冲突,修复同伴关系,有助于他们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想象力与创造力价值
·想象激发: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简单的材料变成复杂的高架桥场景。他们想象出透明桥、有分支的桥、桥下有立交桥等各种独特的设计,还考虑到行人、车辆的通行需求,为游戏赋予了丰富的情节和功能,这种想象力的发挥对他们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创造力培养: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创造新的搭建方法和添加新元素,如一一用木板为车辆上行提供方便、熙熙安装护栏等。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搭建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新的游戏内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游戏的特点:
1、自主性强
孩子们在游戏中有很高的自主性,从选择搭建材料、确定搭建形式(如 U 形桥、分支桥等)到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都由他们自己主导。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自由发挥,没有过多的成人干预,这使得游戏充满了孩子独特的视角和创意。
2、 贴近生活
游戏内容以高架桥为主题,这一主题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观察。他们将生活中看到的爸爸送哥哥上学路上的高架桥、路上的行人与车辆等元素融入游戏,使游戏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关联性。这种贴近生活的特点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投入游戏,也有助于他们将游戏中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
3、动态发展
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孩子们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从最初简单的用烟花筒和轨道搭建,到后来复杂的多层、多功能高架桥搭建,还包括游戏情节的丰富(如车没油、车辆碰撞等),游戏随着孩子们的想法和行动持续演变,展现出很强的动态性和扩展性。
四、教师反思
1、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时,我可以更及时地介入和引导。例如,在熙熙和鸣鸣因车辆碰撞产生矛盾时,我可以引导他们理解这是游戏中的意外情况,鼓励他们用更温和的方式沟通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互相包容。
2、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的对高架桥知识的好奇,我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图书、图片或视频资料在班级中,以便在游戏分享环节或其他时间,进一步引导幼儿深入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也能更好地将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3、在游戏评价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对幼儿合作、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的具体评价和反馈,让幼儿更清楚自己在游戏中的优点和进步方向,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游戏和学习的热情。
本案例由中心园中二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