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保教实践中关于“一对一倾听”的反思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在幼儿园保教实践中,“一对一倾听”这一环节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问题剖析


(一)插话过多,打断幼儿自由讲述


在幼儿尽情分享的时刻,教师频繁插话,这就如同不期而至的风暴,扰乱了他们思维的连贯性,挫伤了表达的积极性。比如,大班有的孩子表达内容丰富,但教师关注点局限在自己认为的“哇时刻”相关内容,孩子一旦偏离这个方向,教师就打断,导致孩子不再愿意表达。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渴望拥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抒发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过多的插话,无疑在他们的表达之路上竖起了重重阻碍,让他们深感不被尊重与理解。


(二)预设框架,限制幼儿思维发散


教师有意将幼儿的讲述引入自己预设的框架,只关注自己想听的内容。这种做法大错特错,它严重束缚了幼儿思维的发散与创造力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的想法与视角常常新奇且充满创意。像小班幼儿游戏内容与绘画表征不符时,教师若强行将幼儿的想法往自己预设的方向引导,便会错失无数宝贵的教育契机,难以真正触及幼儿的内心世界。


(三)埋头记录,忽略幼儿情绪需求


倾听过程中,教师过度专注于记录,从而忽略了儿童情绪上的回应需求。例如,教师在记录过程中不与孩子进行有效互动,幼儿在讲述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绪表达,如兴奋、紧张、难过等。这些情绪是他们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迫切需要得到及时的回应与关注。若只是埋头记录而不顾及他们的情绪,幼儿会觉得被忽视,进而影响情绪健康与自信心的建立。


(四)片面注重绘画一致性


在“一对一倾听”中过于注重绘画水平以及画面内容与游戏的一致性。此做法颇为片面,忽略了幼儿绘画的本质意义。绘画是幼儿表达内心世界的独特方式,不应局限于绘画水平的高低以及画面与游戏的一致性。每个幼儿的绘画都蕴含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应从其中去感悟他们的情感、想法与创造力。

 

二、调整措施


(一)给予完整讲述机会


不随意提问,给予儿童完整讲述的机会。避免打断幼儿的自由讲述,要学会克制提问的欲望。当幼儿讲述时,可用专注的眼神与微笑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关注。只有在幼儿主动求助或出现表达困难时,才适时提问,引导他们更好地表达想法。


(二)好奇欣赏倾听


带着好奇与欣赏去倾听,不急于判断对错。在倾听幼儿讲述的过程中,应以好奇与欣赏的心态对待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不要急于评判哪里不对、哪里不行,而是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与创意。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成长节奏与发展特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表现。唯有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才能真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自信心与创造力。


(三)建立情感联结


更加关注与儿童的情感联结和关系建立。情感联结与关系建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石。在“一对一倾听”过程中,要强化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及时回应他们的情绪需求。当幼儿兴奋时,可一同分享喜悦;当幼儿难过时,给予温暖的拥抱与安慰。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关爱与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营造良好氛围


注重整体班级氛围的营造,帮助幼儿建立倾听式伙伴关系。班级氛围对幼儿成长影响重大。为营造良好氛围,要引导幼儿建立倾听式伙伴关系。可组织小组活动、故事分享会等,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讲述,尊重他人想法。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通过对“一对一倾听”过程的深刻反思,我们认识到了保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未来的工作中,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调整教育行为,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保教实践中关于“一对一倾听”的反思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