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吉幼儿园课程中,有一个环节叫"游戏故事",即儿童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反思、叙述和表达。这是安吉幼儿教育理念关键词"反思"的一种体现。
每次游戏结束后,儿童会自主地画自己想要表达的游戏内容,把直接经验用抽象方式表征出来,这是儿童第一次反思。
然后,儿童用语言向教师和家长表达自己画了什么,是如何游戏的,成人再用文字把他们的原词原句完整地记录下来。在跟成人进行表述的时候,儿童会再次思考自己在游戏中有哪些发现和想法,这是第二次反思,是儿童用语言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的二次抽象。
当儿童看到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画、自己的语言被成人用抽象的文字表征出来后,会再次回忆思考自己的游戏,这是第三次反思。
接下去,游戏故事会在教室的墙面、阅读架等空间展示和存放,儿童可以不断地、反复地去看,跟自己的游戏对话,这时,也蕴含着更多的反思。
除了这些反思之外,教师还用自己在游戏场观察拍摄的游戏照片、视频,组织儿童进行小组或班级分享,让大家交流自己的游戏内容。
儿童在梳理和表达自己做法和想法的同时,也会去思考别人的做法和想法。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反思的过程。在这一系列反思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包括认知、社会情感、体能、语言、艺术等方面。
在每一次反思过程中,儿童都会在各个层面上不断地重现或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游戏。教师在聆听儿童表达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现着他们的思维过程,不断地颠覆自己对于儿童的认知:原先觉得儿童的能力是有局限的,儿童只能达到教师想让他们达到的发展目标,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儿童在主宰自己游戏的同时,在不断地发现着这个世界;以往我们觉得教师要做好的事情是备好课、上好课,布置好教室环境,管好班级的儿童,要具备教学能力和音乐、美术等技能,但在不断的观察和发现后,我们意识到教师并不只是这样的,而是应该在不断发现儿童的过程中和儿童一起成长,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安吉幼儿园课程的第一阶段,教师们对儿童的表征和反思能力还有质疑,面对儿童的游戏故事时,也会对这些绘画的内容存在很多疑惑。比如,小班儿童会画游戏故事吗?那些看上去乱糟糟的涂鸦也算是游戏故事吗?儿童画的游戏故事看上去绘画水平很低怎么办?教师需要对绘画技能加以示范,让儿童进行练习吗?儿童说的内容跟画的画看上去不匹配怎么办?……
经过反复观察、反思和教研,教师们最后发现: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表征特点,儿童对自己游戏经验的表征和反思是需要去倾听和发现的,教师要像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让儿童去表征,聆听儿童的想法,发现儿童的发现。
第一阶段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儿童自主表征的机会,聆听和忠实地记录儿童的表达,在不断了解和发现儿童的过程中建立起对儿童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起正确的儿童观。
本文节选自《放手游戏发现儿童》
文中图片由中心园大一大二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