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的概念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在儿童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图式的定义与形成
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它就像一个认知框架,帮助我们组织和解释新的经验和信息。婴儿出生时就带有一些先天的图式,如吸吮、抓握等,这些是本能反应,为他们与周围环境进行初步互动提供了基础。随着婴儿的成长,通过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他们开始形成更为复杂的图式。
例如,婴儿在反复看到物体消失又出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物体恒存图式。这个图式让他们明白,即使物体暂时不在眼前,也依然存在于某个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婴儿通过感官体验,如视觉、触觉等,不断地对环境进行探索,将新的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从而逐渐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图式。
二、同化与顺应在图式发展中的作用
1. 同化
?同化是将新的经验纳入已有的图式中。当儿童遇到新的事物或情境时,如果能够用现有的图式进行解释和处理,就会发生同化。例如,一个孩子已经知道苹果是红色的、圆形的、可以吃的水果,当他看到一个新的红色圆形水果(如樱桃)时,会将其同化到“水果”这个图式中,认为这个新的东西也是一种水果。
?同化的过程有助于儿童快速理解新事物,同时也巩固了已有的图式。通过不断地将新经验同化到已有图式中,儿童的认知体系得以扩展和丰富,但这种扩展是在已有认知框架内进行的,不会引起图式的根本性改变。
?同化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因为他们可以用熟悉的方式来处理新的情况。例如,孩子学会了用积木搭建房子,当看到新的形状的积木时,他们会尝试用已有的搭建方法来使用这些新积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新的挑战。
2. 顺应
?顺应是当现有图式无法适应新经验时,对图式进行调整和改变。当儿童遇到与已有图式不相符的新经验时,就需要通过顺应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一个孩子一直认为所有的鸟都会飞,当他看到一只企鹅时,发现企鹅是鸟但不会飞,这就与他原有的“鸟会飞”的图式产生了冲突。为了理解这个新情况,孩子需要调整自己的图式,认识到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从而形成一个更准确的关于鸟的概念。
?顺应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促使儿童不断地超越现有的认知水平,向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迈进。每一次的顺应都意味着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和进步。例如,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最初可能只能通过具体的实物来理解数字概念,当接触到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运算时,需要通过顺应来建立新的数学思维方式。
?顺应过程虽然可能会让儿童感到困惑和不安,但也为他们提供了成长和学习的机会。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图式,儿童逐渐适应了复杂多变的环境,培养了灵活性和创造力。
三、图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1. 组织经验
?图式帮助儿童将杂乱无章的经验组织起来,形成有意义的认知结构。例如,孩子通过形成“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图式,能够将不同的事物分类整理,更好地理解世界的组成和规律。
?这种组织功能使得儿童能够更高效地处理信息,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当儿童遇到新的事物时,他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图式进行归类和分析,从而更快地掌握新事物的特点和属性。
2. 预测和解释行为
?图式不仅可以帮助儿童理解过去的经验,还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未来的行为。例如,孩子知道球是圆的、可以滚动,当看到一个新的球时,他们可以预测这个球也会滚动。如果球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滚动,孩子就会开始思考原因,可能是球被卡住了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图式帮助儿童建立起对世界的预期,并在实际经验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这些预期。
?预测和解释行为的能力对于儿童的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它使儿童能够在面对新情况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应对能力。
3. 促进语言发展
?图式与语言发展密切相关。儿童在形成图式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语言。例如,当孩子形成“动物”图式时,他们会学习各种动物的名称、特征和行为,这些语言知识与他们的认知图式相互促进。
?语言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儿童的图式,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人的观点。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儿童可以获取新的经验和信息,不断扩展和完善自己的图式。
总之,皮亚杰提出的图式概念以及同化和顺应过程,为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图式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形成、发展和调整,对儿童的认知、语言、适应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