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参与真实情境的文化实践活动。该理论强调知识是情境化的,与特定情境紧密相连;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在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中进行;认知是情境化的行动,行动与认知相互促进。
在学前教育中,将情景认知理论应用于保教活动中,能为幼儿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创设真实情境
1.教师可以创设与幼儿生活实际相关的真实情境,如在幼儿园投放有关买卖物品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进行学习和探索。当然孩子们也会根据兴趣及需要自己创设有关生活的游戏。
在这个区域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在游戏过程中,数学领域方面,幼儿通过选购商品、查看价格标签、算账和找零等活动,学习数字认知、加减法运算等知识。例如,一个苹果标价 3 元,幼儿拿了两个苹果去结账,他们可以自主计算总价为 6 元,若给收银员 10 元,也能自主地一起计算应找回多少钱。语言领域方面,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自由地进行语言表达和沟通,如会说“我想要买这个面包”“请问这个多少钱”等。
2.还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学习。在科学探索方面,幼儿自主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如花朵的颜色、形状,树叶的纹理等,自主思考为什么有的植物开花了,有的没有,为什么树叶的颜色会不一样。
观察动物的行为习性,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如喜鹊如何觅食等,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在情感发展方面,幼儿自由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在草地上奔跑、闻花香、听鸟鸣,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同时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强调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同时鼓励幼儿在合作中发挥自主性。例如在收纳游戏材料时,幼儿一起整理游戏材料、共同完成收纳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决定分工和合作方式。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分享经验,促进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在自然观察活动中,幼儿共同探索、分享发现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自主深入的观察。
三、利用社会资源
邀请家长、社区人员等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学习资源。如家长是医生,可以为幼儿介绍医院的工作环境、医生的职责以及基本医疗知识,如怎样正确洗手、为什么要打疫苗等。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主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与家长的交流。家长是厨师,可以展示烹饪过程,介绍食物的营养成分,让幼儿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好处。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参与的方式,如观察、尝试等。还可以带幼儿参观社区、邮局等场所,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在参观过程中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探索时间和空间。
四、注重实践活动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和探索,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自主游戏元素。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种植、养殖等。在幼儿园开辟种植区,幼儿参与种植全过程,从播种、浇水、施肥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他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等,通过对比不同种植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幼儿负责照顾自己种植的植物,培养责任感和爱心,主动浇水、除草,关心植物生长状况,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五、评价多元化
不仅关注幼儿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表现,如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需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强调合作学习、利用社会资源、注重实践活动和评价多元化等方式,让幼儿在充满自主性的丰富情境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