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了解下关于认知去耦方面的小知识及在游戏中如何促进幼儿认知去耦能力的发展。
一、谁提出了这个概念
认知去耦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基思·E·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提出的。
斯坦诺维奇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中,发现了认知去耦这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认知去耦有哪些特点
认知去耦是指个体能够将心理内容从当前的认知情境中分离出来,使其能够被独立地思考、评估和操纵的一种认知能力。
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心理表征的分离:可以将已有的信念、假设等心理表征与当前的现实情境区分开来。
2. 假设性思考:允许个体进行假设性的推理和想象,不被现实情况所局限。
3. 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不盲目接受。
例如,当面对一个问题时,能够暂时放下自己的固有观念,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这就体现了认知去耦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解决复杂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师怎样支持幼儿认知去耦能力发展
1.提供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同的材料可以引发不同的游戏情境和问题解决方式,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例如,提供积木、拼图、玩偶等多种类型的玩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建不同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将现实中的认知与游戏中的情境进行分离,进行假设性的思考,从而培养认知去耦能力。
2.创设开放自由的游戏环境
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主游戏,让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和伙伴。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被成人的干预所限制。
比如,设置一个专门的游戏角落,里面有舒适的垫子、各种道具等,幼儿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开展角色扮演、建构游戏等,他们需要在游戏中独立思考、做出决策,从而锻炼认知去耦的能力。
3.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和讨论
在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反思和讨论,让他们回顾游戏过程中的经历和问题解决方法。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如“你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等。
这样的反思和讨论可以帮助幼儿将游戏中的经验进行抽象和概括,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认知去耦能力。
4.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如绘画、手工、故事创编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些游戏中,幼儿需要脱离现实的束缚,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例如,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奇幻的场景和角色,这就需要他们将自己的认知与现实进行分离,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创作。
5.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游戏中设置一些问题和挑战,让幼儿自己去解决。当幼儿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可以学会将问题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来,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提高认知去耦能力。
例如,在建构游戏中,故意给幼儿提供一些不完整的材料,让他们想办法完成搭建任务。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自主游戏开展有助于幼儿认知去耦能力发展。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可自由选择主题、角色和玩法,进入想象世界,如角色扮演时区分现实与游戏中的自己,体现认知去耦。自主游戏还提供解决问题机会,幼儿需独立思考、抽象问题并分析思考,如搭建积木倒塌后寻找解决方法。合作游戏中,幼儿要与同伴沟通协商,区分自己与他人思维,这也是认知去耦表现。
总之,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自由开放环境,锻炼认知去耦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