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聆听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进教授带来的题为幼儿园游戏的观察、判断与支持。
黄进教授:我们要从判断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要判断儿童发展的状况,要判断儿童生活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一种教育上的判断,也就是判断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着怎样的教育机会。
那我分别来解释一下,判断儿童的兴趣需要就是了解每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光是看表面的行为,行为有的时候会误导我们。因为我们的观念会左右我们对于观察到事实的收集,有的时候,看到一个现象和儿童去解释这个现象,我们成年人离得很远,所以对他们到底怎么想?要进行一个体察理解,不要迅速的去做一个,他们该学什么知识技能的判断。
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有一个老师,他发现小朋友对于这个花园里的西瓜虫很感兴趣,他就请小朋友把西瓜虫收集到这个教室里来。他又发现小朋友很喜欢看那个西瓜虫,如果翻过去之后有很多条腿在那儿动来动去,然后老师就觉得哎呀他们对西瓜虫有很多条腿感兴趣,所以他可以做一个数学活动,就是去数西瓜虫到底有多少条腿?
可是他发现孩子根本不感兴趣。孩子们对西瓜从很多条腿动来动去,并不意味着他们想弄清楚到底有多少条腿,我们这样是很容易就简单的做出判断。好像这个领域指向了数学,但是它未必是一种数学兴趣,没有理解孩子对于小生命的动态变化的兴趣。他的兴趣在这里,不在那个数腿上面,那这样的话我们也许看上去那个西瓜虫的腿是老师也抓住了,孩子也抓住了这个点,但是他们抓了这个点之后,彼此之间分道扬镳,老师一技绝尘的朝着数学那个领域奔过去了,而孩子觉得像我在马戏团看的动物正在顶球一样翻过来,哎呀,很好玩很好玩,他们想模仿这个动作,有可能是一个假想的戏剧扮演的兴趣啊,所以就分道扬镳了。我们说很多时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体察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第二方面,要判断他们的发展状况,而发展状况是对于孩子发展领域和水平的了解,也就是大家的观察分析,经常会采用这个不同领域他们发展的怎么样,在同一个游戏活动中间,他总是会有一些表现是吧。那表现有可能在认知的领域或者在艺术的领域,在社会的领域,它的表现是怎样的?这个确实可以去做观察,也挺很重要,把握他们不同发展领域的状况和他们的水平。
第三是判断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跟那个发展水平没啥关系,为什么我们想农村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他有可能处在同一个思维发展的阶段,但是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验。而这个生活经验对于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说他们处在同一个发展水平,我给他们设计同样的课程。这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生活中间熟悉的事物和这个经验是不一样的,所以反而我们要和孩子去一起建构课程,对他们发展水平的了解,其实没有那个对他们生活经验的了解那么重要。
生活经验的了解是更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他们兴趣和需要,涉及到他们在这个环境里面对哪些东西最好奇,对哪些东西最热爱,那这是不一样的,跟那个发展水平的判断,最后这个判断是一个教育的判断。也就是说,在前三者的基础上,我还要去判断,存在怎样的教育机会,存在怎样的一个可能的发展的方向,我到底往哪个方向去走?那所谓的判断是一个这样的多角度的多意义的一个综合的过程,我们要考虑这些不同的方面再去下判断。
那可能老师们又会说,哎呀这个太复杂了,太复杂了,这个要是等到我下的判断,孩子们早就发展到另一个情境中间去了,我来不及对他们进行回应,这个没关系,这有的时候他要不断的训练,慢慢训练这种直觉,你要训练这种直觉之后,有了这种专业性的直觉,我们和孩子的互动,他就会更有效率。
刚开始的时候,那确实我要做一些分析是吧?很多时候关于观察的教研活动,就是在教我们怎么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怎么跟孩把孩子的行为跟一些理论建立起关联来。那经常这样去做直觉就会锻炼的越来越好。那这时候对孩子的反应你就会越来越准确,或者说越来越专业!
以上内容仅限个人学习,禁止商业使用!
嗨,我是天马行空D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