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和李园长一起到双河参加大班教研活动。据我个人了解,她是为数不多的对小学化坚决说“不”的园长,也是坚持践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园长,在农村这样的坚持,让我们在生育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让民办园有了可乘之机,导致公办园入园率降低,还导致入小学的孩子们被小学老师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钉在教室最前面紧盯着,既喜欢又讨厌,喜欢他们的思维开阔,乐于讨论。讨厌他们的自我挑战:把课桌当游戏材料,扶着两边课桌荡来荡去;学校大门当攀爬墙;一节课坐不下来;没事就在课本上绘画表征……
虽然现在是这样的状态,但大部分家长还是认可我们的办园理念:在游戏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所以,今年春天的招生在周五这天突破了一百人。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信任我们,让我们感觉肩上的担子也是沉甸甸的,所以我们更要育好祖国的幼苗。
下午的幼小衔接教研有五点:一是以孩子兴趣为主,坚持游戏和生活自主;二是不违背上级政策;三是及时与家长沟通;四是坚持课程审议;五是培养好孩子的习惯。
根据前期我们对小学一二年级调查,对于语文的学习,孩子们一是看图写话,写不出来;二是造句,不会造句;三是识字量,识字量达不到,不明白题目要求是什么;再一个就是拼音了;最后还有学习习惯。
我们要怎么去开展呢?
针对一年级孩子在语文的学习中出现的难点,我们在幼儿园阶段要做好前书写和前阅读的培养。通过表征或表达进行游戏活动的复述,将天气记录、自主签到、自主取餐、值日生等深入开展下去,在生活中绘本中渗透识字,根据前期经验,拼音就交给小学老师吧。
数学的学习家长基本上没有提意见的,在游戏中孩子们就把数学打好了基础,加上省编课程活动。
习惯的培养真的很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会帮助孩子们更快适应小学生活,并且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加速器。
老师们在教研的时候反馈小学老师是怎么压榨孩子,不停的写不停的练,就是强化训练,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就像上个厕所不跑着去,回来就迟到了。你要看看小学老师是真负责任,每一个都哑喉咙破嗓子的,看着也是被折腾的不轻,一年级家长也被折腾不轻,孩子更是被摧残的不行,既然都这么累,怎么就不能换个方法呢?谁偷走了所有人的幸福奶酪?我想这还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偷”。
最可怜的是孩子,还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家长。都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但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不是老师培养出来的,何况小学成绩的好差更不能代表什么。
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本心,不要被外界因素影响。2023年像噩梦一样结束了,从年初忙到年尾,我们的老师被折腾的够呛。今年总算能够喘口气了,但创建普及普惠县又是一项大任务。就不能换个对象折腾一下,那小学的零起点呢?小学的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学业呢?谁来管管?总之,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看看这些文件名称,整天的喊幼小衔接,不喊小幼衔接,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我又一次想到学前班存在的重要性,把六年级取消,把学前班当做幼小衔接班,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个衔接的时间段,既能快乐的学知识,又能快乐的玩游戏,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一年的时间来过渡,等到孩子7周岁上小学,再也没有了跟不上的说法!
为什么会有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最重要的还是心理适应达不到,因为根据格塞尔的双生子爬阶梯实验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取决于生理的成熟,生理成熟之前费再大的劲,还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让孩子们对学习有了厌烦情绪,但当孩子们心理成熟以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轻而易举的适应,尤其现在男孩多女孩少的状态下,大家都知道男孩子心智成熟的晚,在目前的政策下,上两年大班还是不错的选择。
这样学前就四年了,又有了新的问题,老百姓现在赚钱真的不容易,有的家庭三四个娃,国家就要为这些伟大的家庭免费,为这些伟大的母亲谋福利,这才是利国利民,长远打算,或者还是要把学前纳入义务教育。
都是国家的螺丝钉,坚守初心和使命!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让孩子能够做孩子,享受幸福的童年,并让老师做好小孩子的老师,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
让彼此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