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一年级孩子们来讲,如何面对情绪失控的家长和老师是最大的挑战。一年级孩子受到最大心灵伤害,他们不明白同样是老师,幼儿园满眼都是爱的老师,到了小学老师这里却完全变了画风,那么讲话大声,还要带着麦克风;他们更不明白,转眼间,和蔼可亲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也变了,妈妈甚至用最恶毒的语言朝向孩子,爸爸甚至动用暴力来教导这个教不会的孩子;他们更不明白幼儿园里那些好玩的具有探索性的游戏到了一年级却要板板正正的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一遍一遍的讲述,还有那总是写不完的作业。
一年级之前,绝大数的家庭环境是其乐融融的。
孩子还是自家的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被应允,哪怕是把面粉撒了满地,把化妆品嚯嚯了,把阳台当水池,还是百分百的包容,谁家孩子也不如自家孩子富有创造力,一年级之前家长们看得见自家孩子身上的所有闪光点及良好的品质。
?
一年级之初,百分之百的家长带着爱和希望,将孩子送到小学,老师们也带着绝对的信心接纳这群小可爱。可处着处着,问题就来了,孩子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更来自于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虽然“去小学化”喊了很多年,但践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园所不多,所以出现了有的孩子已经把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学完了;有的孩子是连拼音一点儿也不会的;有的孩子识字量太少;有的孩子甚至连坐都坐不住……这也太难为一年级老师了,但很快老师们会把孩子在校的点点滴滴反馈给家长,踢猫效应很快传递起来了,家长带着这份焦虑来面对孩子,无论是包容性的还是暴击性的,现在仅仅是开端。
一年级进行中,大部分孩子已经适应了小学模式,孩子们总是乐于挑战,但大家不得不面对的是孩子们的考试,有的孩子老师读完题了,他还没做完,有的孩子不会写拼音,有的孩子分不清楚语文还是数学,虽然成绩不对外公布,但试卷总是要发的,更正错题和辅导作业是家长最爆棚的时刻,有的高血压住院,有的肺气炸了,有的甚至脑梗……可以想象一下,这里面的场面,伤的肯定不止是家长,孩子们无论在肉体还是心灵上,也是伤痕累累。
一年级后期,基本上趋于平静状态了,孩子们哪里是需要提升的地方,老师家长们了如指掌,这个时候,主要矛盾点已经下放到家长层面了,老师们希望家长在家能够多用用心,可孩子们一天课下来已经身心疲惫,哪有心思再听爸爸妈妈唠叨。
毫无疑问,一年级成为孩子们自出生后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挑战,它的难度不是源于知识,而是来自于一年级能不能获得家庭中父母的爱与支持,学校中老师的耐心与鼓励。
“零起点”的儿子已经走过一年级,他已顺利上船并前往二年级下学期,在这期间我们也像很多家长一样,有无奈也有咆哮,但更多的是理解他,我不是学霸,所以能够接受孩子平凡,但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们能做的只要静待花开,只是他需要时,我随时都在。
其实有问题的是我们成人,从现在开始,无论每一个时刻,都要做好孩子们最坚实的后盾,做一位情绪稳定、温柔坚定、爱意满满、耐心十足的家长,不只是一年级的家长,更希望孩子们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也如这样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