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喝心灵鸡汤,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这些鸡毛蒜皮的事,让我顺手在书架上拿起了这本书。
作者积雪草,《青年文摘》等杂志的签约作者。作品见于《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微型小说选刊》《中国青年报》等海内外数十种期刊、报纸。
看完作者简介,我想虽然我对这个笔名没印象,但这些刊物都是我学生时代陪伴我的刊物,所以冥冥之中,我的顺手一拿,一读,让我生活的鸡毛蒜皮总算捡起来了。
本书共有三章。
第一章: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这一章有七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鲜明的人物。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婚姻里要一起成长,夫妻之间才更有共同话题,才能沟通,才能做心灵的伙伴,如果一方前进,一方不思进取,两方会越走越远。
我和老范属于一个系统,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不一致,比如关于小学化,他认为提前学好,可以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就是说能够板正的坐在椅子上上课;我是一百个不认同,所以老大这个几乎0起点的娃,一年级确实费了很大劲,到二年级下学期才火速赶上。但学前这三年里,儿子收获的各种体验及受到的肯定、鼓励及赞扬足以续航他的一生。
所以,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观点不一致,但他还是随着我,一是基于我的成长就是例子,他的成长当然就是另外一个版本,另外我想他的内心也是认同我的观点。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小家消费观不一致,一个月光族一个想省省不下,我们都是普通的上班族,要想生活好,理财也很关键。
我们家吵架和钱从来没搭边,虽然我婚前和小时候花钱如流水,不知道存钱是什么,但婚后我就知道了居家过日子要攒钱,所以我们用五年的时间就成功还完房贷,不做房奴的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负担,做房奴的时间里,也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因为无时无刻能够感受到娘家人对我的帮助。
第三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两个人结婚后。要和原生家庭断奶,总是离不开自己得爸爸妈妈,有了问题就去告状会让另一半很累,成家后我们要努力经营自己得小家,父母最希望子女拥有幸福的婚姻。
我不喜欢回娘家告状,大范实在过分了,我会请公公婆婆削他,婆婆也是毫不手软,一个字:打。
第四个故事是关于结婚后有事情还是靠着闺蜜,其实每个女人几乎都有几个要好的闺蜜,但闺蜜的手如果伸的太长,势必会影响小家庭的幸福,我们要懂得,夫妻关系才是我们最需要经营的。
这方面我的几位走的比较近的闺蜜,总是有火眼金睛般,识别出大范的优点,让我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的长处。
第五个故事是有关于房子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不顾自己得经济实力,盲目跟风买大房子,除了房子,活的没有自我,压力已经压的他们对生活失去希望。这也是目前的一个现实,目前没有房贷的年轻人不多,而我和大范就是其中一个,虽然没有豪华的别墅,仅仅一百多平的二手房,也没有豪车,十万出头的代步车,更没有儿女双全,但我有两个铠甲。没有房贷车贷的日子,让我们经常为了琐事吵架,但这些琐事又成了我们生活的调味剂!
第六个故事闹得离婚了,兜兜转转一圈后又复婚了。婚姻中的孰是孰非,很难理个一清二楚,互相忍让、包容、迁就,多看对方的优点给彼此一个相对的空间,才利于爱情的生长和发育,使爱情保鲜。
其实我也说了几百次离婚,但老范一次没说过。他总是比我能忍让,也更能包容我,迁就我,这一方面我无话可讲。
最后一个故事,是生活习惯的不一致。有人羡慕人间烟火气,有人羡慕灵魂伴侣,天上飘久了,总要下来。
大范在外人模狗样,在家臭屁连连。有一次我去药店拿??,听见一个人问:最近气比较多,是怎么回事?我张嘴就来,放屁还是病?放屁多还真是病,但大范具体病因,不详。我和婆婆讨论过,是不是他吃饭浑沦吞枣,导致屁多……
后面两章,就不一一赘述了。故事就像我们身边的真事一样,因为故事源于生活。尤其是婚姻生活,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要看你怎么去念。像良师益兄的建议,男生宿舍的这仨都是来渡我的,这是陪我修炼的人,要把一地鸡毛捡起来做成鸡毛掸子,发挥它的作用!
其实,细细说来,婚姻也没什么事,婚姻生活能让彼此更认清自己,更让彼此成就自己!
这是本通俗易懂,读完后又能把自己说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