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前洗手之于大人可能就是为了吃饭;迅速的穿上衣服可能就是忙着出门;洗洗头发可能就是为了干净舒服……但对儿童来讲,常规活动要么本身就是目的,要么是生活中的重要事务的牵绊。
比如,洗手并不一定与吃饭有任何关联,反而可能是探索和体验水的机会。因为对孩子来讲,洗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活动,具有自身的吸引力。
在以前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很喜欢去卫生间,去卫生间的时候可以放松下来聊天,并且还能在洗手的时候玩一下水。像大人开会或者是集体活动时的状态差不多,尤其是以前的一人堂,听众们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现在在自主游戏理念下,孩子们这些室内生活活动相对自主,但是与户外自主游戏相比,室内的游戏活动还是有些不能满足儿童的探索。成人的活动在新教研的开展下已经到了舍不得去卫生间的状态,生怕去一趟卫生间而错过了精彩瞬间。
以前的集体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如果去卫生间很多时候会三五个一起,老师们也知道他们是去放松一下,有的真没有尿,也要硬挤出几滴,现在想来,我们的集体教育活动是多么的无趣,对孩子们完全没有吸引力,甚至以去卫生间为借口也要放松一下,并且老师们启发性的提问,只是针对这一节活动,因为是这一节而讲这一节,绝对不能跑偏,以至于不能照顾全部的儿童,发言的总是那几位积极的,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只要乖乖坐好就行。真的不能做到对孩子们尊重,没有把孩子们当成一个人,爱也是爱,但是是扭曲的爱,是权威的爱,这里没有平等的爱。
我有时候在想,那个时候的状态大家都处于病态么?仅仅孩子们能够感觉出大人的异常,但又没有力量反抗,大家对这样的状态习以为常,并且对这样的教育理念深信不疑,虽然说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以前的集体教育活动是真的真的很重要,只是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孩子们创造性及情感的发展。并且以前的游戏活动也是以老师们为主导。
为什么现在变了呢?因为我们的世界在快速发展,我们以前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还好,还好,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发现儿童。
但很多时候,我们很想什么都学,但是又什么都学的是皮毛,没有深入下去。老师们一边在反抗,一边在被动的接受,从而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不是没有看到孩子的发展,是看到了孩子们不可控的发展,老师已经被孩子们远远的拉在后面了,对于自己的状态不满意,所以会焦虑。
成长的路是谁都替代不了的,就像刚学会吃饭的孩子,成人嫌弃他们弄的脏兮兮,而去帮助他们的话,那我们将看不到成长中的儿童。
同样的,我们有很多时候太心急了,总是想要指导着老师们怎么去做,如何去做,老师们也会生搬硬套,出来的结果大家都不满意。很多时候,是因为成人没有像孩子一样的探索精神,成人是想走捷径的,结果这一脚摔的真不轻。
重新躺下进行反思,但往往反思的是路太滑,而不是反思自己没有掌握技巧。所以跌跌撞撞的,总是学不会走就想跑起来,一跑又摔倒,吓的小心翼翼、心惊胆战、颤颤巍巍,甚至失去了勇气。
有时候,仅仅是做自己这件事,孩子们很容易做到,但是成人就很难。孩子虽然复杂,但是成人更复杂,因为成人很多时候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就从常规活动做起吧,生活中离不开吃喝拉撒,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实现了常规自由,那么其他的也就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