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公众号推送了“反霸凌”童书书单。
这一类的童书,阅读对象多是小学以上,初高中为主。
这是因为,学前儿童中比较不容易发生霸凌,有时候孩子们吵闹,以致打起来了,也都不能叫霸凌。
首先,学前儿童间容易发生冲突,有很多仅仅是冲突,不能叫做打架,成人不要过于紧张。也许孩子们自己都能解决。
当打架真的发生了,要意识到,这正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这个时候,成人如果直接上前大声呵斥甚至辱骂孩子,无异于给孩子展示了一个如何霸凌弱者的榜样。
比较好的做法是,阻止打架行为,给双方时间冷静,然后鼓励双方说出经过。
孩子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经历的情况,本身就是冷静和思考的过程。
家长以一个公正不偏袒的身份主持公道,尊重双方,是很好的榜样。
家长和孩子一起梳理清楚起因及发展逻辑,目的是弄清楚事情是如何演变成“打架”的。
比如有些孩子已经让对方不高兴了,但他自己并不知道。面对对方的还击,他感到莫名其妙,还手,于是冲突升级……
而这个“让对方不高兴”的原因,很可能是误会,或者是没有什么主观恶意的,或者是可以被原谅的“恶意”,以及是通过调解可以积极消除的“恶意”。
家长积极介入后,“打架”不仅不会伤害儿童,还有可能加深孩子间的友谊。
因为打架双方本来就是朋友才会一起游戏的。
而“打架”会让他们进一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问题,有助于更成熟地应对复杂的社会交往状况。
如果自己的孩子时常遇到某个“毛手毛脚”的孩子,多次感到不愉快了,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有“不和他做朋友”的权利。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且尊重自己的人一起玩。
需要的话,大人平和地与对方的家长沟通。
被多次投诉“打人”的孩子的家长,首先要反思一下家庭生活中,是否给了孩子“打人”的示范。
然后更要多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学会倾听。因为有许多孩子就是语言表达不顺畅导致“急得动手”了。
也要让孩子多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尊重他人。
一定要相信,爱是解决冲突最好的方法。
比较可怜的,是那些身处暴力环境的学前儿童。
家里人有暴力行为,幼儿园里遇到老师暴力对待。这样的孩子就有可能因为过于自卑而成为被霸凌者。也有可能用自然习得的暴力方式对待同辈,成为霸凌别人的人。
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霸凌行为的发生,一定都和环境有关。一旦出现问题,家庭、学校、社区、全社会都必须进行反思,不能只指责儿童。
“霸凌”的关键字是“霸”,其首先是指权力的不对等。所以,更严重的霸凌,是成人对儿童的霸凌,是男权世界里男性对女性的霸凌,是不正常社会里有权力者对无权力者的霸凌。
所以,被霸凌的孩子家庭,要有力反击。但霸凌者的家庭如果本身是弱势群体,是需要社会救助的对象,那只指责家长管教无力,不再做更深刻的反思,也是不负责任的。
成人世界的问题成人必须去反思面对,不承认不面对,问题就会不断发生。
作为普通家长,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伤害的最好的做法是,及时表达对孩子的爱。
幼小的生命首先是通过成人对自己的爱来确认自己存在价值的,一个相信自己值得爱的孩子,对伤害自己的行为一定会生气,本能地就会表达出来。
他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就是最好的盾牌。
以及,真的被欺负了,他会第一时间告诉爱他的人。他知道,他的世界里有这样的人存在,以及这个人一定会给予支持和保护。
所以,如果要我给家长推荐反霸凌的书,我会说,与孩子共读绘本,亲昵地表达对他的爱,就很好。
家长呢,也要学会爱自己,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你的生命若有力量,不仅能保护你自己,也自然能保护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