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小金鱼逃走了》阅读研讨(三)故事中的儿童视角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小金鱼逃走了》阅读研讨(三)故事中的儿童视角

《小金鱼逃走了》阅读研讨(三)故事中的儿童视角-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小金鱼逃走了》阅读研讨(三)图画中的儿童视角

接上文:

潘多灵:

    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孩子们给的,真的是孩子们给我们上了一课。

    最开始,其实李老师没有问孩子们小金鱼为什么要逃走,小金鱼逃去哪?小朋友已经给了你回答。他看到浴缸里的小金鱼,直接就说,“它要找朋友吧,它要找爸爸妈妈吧,它要找爷爷奶奶吗?”

    李老师,你确实可以把绘本的主题处理成小金鱼想要找到他的朋友,可是当一个孩子说出了以上的话,你完全可以就顺着他的感受来回应。这个感情是多么了不起。对,最后的水池里有它的朋友,也有它的爸爸妈妈,也有它的爷爷奶奶,有它在乎的所有人。它就是要回家,回到它的群体当中去。

(李梦甜:对,还有个小朋友一看到这个鱼缸,就说“给它买一个朋友吧”。)

    这种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的本能。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看到小金鱼这个角色,会将自己投射进去。看到小金鱼被框在里面,就会觉得它需要朋友。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成年人走着走着,是不是有很多最纯真的本能已经消失不见了。

    我们的感受力下降了。

    一方面,我们以为我们比孩子更懂得思考,可是,因为没有感受,所以其实难以生发出真正的思考。提问“这是什么”,回答“这是一只小金鱼”,这是思考吗?并不是。

    所以为什么说艺术家像孩子一样?他们虽然长大了,但他们保有纯真,他们不断回望童年,所以他们能像儿童一样去感受去思考。

    五味太郎先生肯定很讨厌中国的成年人把他的绘本处理成那个样子,但是如果他听到小朋友这么说,一定会非常开心,会觉得,“这个故事就是给你们准备的呀”,他一定会有遇到知音的感觉。

    李老师的ppt在处理窗帘这一页的时候没有表现得很好。这也表明,你看的只是一个图案,而不是这个家的一个部分。

    如果你完全进入故事,就知道这是一个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家。独特的主人,独特的小金鱼,你在故事讲述上就会不同。比方你说的是“一只小金鱼”,而我会把它改成“这只小金鱼”,然后不停用来指称它,说明它是独一无二的,唯一的,它不是小金鱼的“类”的概念,它是“这只小金鱼”——独特的“个体”概念。

    你们大班不是打算读李欧?里奥尼的作品吗?

    (大二班于田田老师:《小黑鱼》……)

    对,那只小黑鱼就不是一只“鱼”,它是艺术家创造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一只”鱼,它是一个人,它有灵魂,它不是一个类别。所有的绘本艺术家,如果是大师,他笔下的角色,你都要把它理解成是某个个体生命,不要处理成类别。

    你们老师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都是提问“类”。你的表述里,应该具体指“它”。或者,如果小朋友要给它取名字,比如爱心小金鱼,那就说“爱心小金鱼去哪啦”,或者什么的,总之都是指向个体,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

    李老师说“从门缝里逃出去,逃到外面去,躲在糖果那里……”,这些词是你使用的,也是儿童使用的,我觉得使用得很好。

    玩具屋这一页其实是故事的一个小高潮了。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会很兴奋的。你的处理也不错,但是还是弱了一点。因为你前期有一些提问,所以导致孩子们还是关注那个颜色。其实这个部分是孩子的生活本身吧,玩具屋里面有陀螺、长颈鹿、大象……如果孩子有更大的兴趣,就不要再问这是什么颜色,而是“这是什么呀”,隐藏的表述是“这个是小宝贝的房间吧,有好多玩具呀,是不是你们也有这样的房间,这么多的玩具?”这样可以很好地呼应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到了最后一页,小朋友说,哇,有好多我喜欢的鱼啊,这些都是儿童非常真诚的回应。小金鱼一直在找,然后在这里,在这里找到了。找到了,再也不会逃走了,实际上这个故事如果处理得好,是很有戏剧张力的。

    看上去简单的绘本,成人可以怎么感觉它有趣呢?你可以自己给角色加很多的内心活动。一开始,你看到小金鱼一个人在鱼缸里,对吧?那它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天呐,为什么把我带到这里来,我想回到我本来去的地方,我要怎么走呢?要去哪里呢?不管了,逃出去,勇敢地往外一跳……”,是吧?

    “跳到这!啊,这是哪里?不对不对不对!”这之类的心理活动,如果你加上去,你对这个角色的感受会深很多,最后它历尽千辛万苦跳回鱼池,是不是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胜利?所有的害怕紧张都被宣泄了。“我终于逃出来了,逃到这里了,我再也不会逃走了!”

    如果再要加上心理活动,就是其他小鱼问它,“你到哪里去了呀?”然后小金鱼说,“你不知道呀,我刚刚怎样怎样……”是吧?加入很多的对话,就会让它不仅仅只是鱼了,就变成了人了,变成了有灵魂的东西,这样的话,你充分去感受,这能不能带给你乐趣?

    我们现在做的这件事,首先就是让我们成年人也觉得读这个绘本是有乐趣的,因为只有你觉得有乐趣,你才会想去继续感受和体会,继续想阅读别的绘本,对不对。

    (李梦甜老师:嗯,真正感受到了一本好的书呢,能给人带来很多感受。)

    你说这个小鱼在捉迷藏,在玩,我觉得面对小班的孩子,处理成这样看上去没大问题。

    但问问我们自己的感受,这其实是个挺残忍的故事,是吧?不是这样吗?你们没有这种感觉吗?我家里养过一只乌龟,是我的孩子拼命央求以后要养的,我照顾了它两个冬天,第二次冬眠结束后它死了。我那个难过呀,把它埋了以后,我就发誓再也不在家里养宠物了。

    我觉得我要是早一点把那个乌龟丢到池子里去多好啊。我把它养在我家的一个脸盆大的缸子里面,天天就只记得换水,然后我看到乌龟我就觉得它要得抑郁症,因为它生活在只有它的世界里面,天天被投喂,那生命哪有质量?所以我读这个绘本,站在成年人角度,我就觉得其实蛮残忍,我们如此轻易地对待这个生命。

    所以,孩子们说“给他买个朋友吧”“他要找爸爸妈妈吧”,是一开始就体会到了一种人为的残忍,非自然的残忍。五味太郎用看似简单的文字和连缀的独具风格的图画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就是儿童视角,也是人的视角。

《小金鱼逃走了》阅读研讨(三)故事中的儿童视角-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地点:南昌市红谷滩龙岗幼儿园

时间:2023418日,星期二

上午9-9点半,小二班,李梦甜老师分享《小金鱼逃走了》

上午9点半-11点,会议室,教师共读研讨《小金鱼逃走了》

参与人员:

豫章师范学院潘多灵、龙岗幼儿园园长艾剑云、保教主任余雯雯、保教副主任熊小燕、小二班李梦甜、小一班胡冀赟老师、小三班徐璇老师、中一班涂磊老师、中三班王子樱老师、大二班于田田老师、实习老师丁嘉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潘潘读绘本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小金鱼逃走了》阅读研讨(三)故事中的儿童视角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