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小动物都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鸡小鸭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因此我选了这首儿歌,它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而且念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幼儿学习。同时儿歌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它以短小活泼、语言单纯简明、韵律响亮而被幼儿所接受。《矮矮的鸭子》这首儿歌充分体现了鸭子妙趣横生的形象,幼儿通过这首儿歌不仅能了解鸭子的外形、动作、情态等特征,更能激发幼儿对儿歌的热爱。
活动目标:
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乐意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小鸭的形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鸭子的形态特征,初步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鸭子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
1.教师朗诵谜面:吃小鱼,吃小虾,嘴巴扁扁嘎嘎嘎。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小朋友们仔细听听,猜猜谜底是什么?
师小结:谜底是鸭子,鸭子是什么样子的?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2.引导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见解,引入儿歌。
师:小朋友们刚刚说了很多有关小鸭子的事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也是讲小鸭子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理解儿歌的内容。
1.教师边朗诵边用肢体动作表演儿歌。
2.学习儿歌第一段。
师:儿歌里的鸭子是什么样子的?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朗诵,幼儿跟念;请两三个幼儿表演鸭子走路的样子。
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小鸭子走路的样子,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4.师幼一起边大声朗诵边表演鸭子走路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念儿歌,并学一学鸭子走路的样子。
三、学习儿歌第二段。
1.教师边朗诵第二段边表演鸭子拍翅膀、伸长脖子吃青菜的动作。
师:我们刚刚学了鸭子走路的样子,那鸭子吃菜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朗诵,幼儿跟念。
师:我们一起到儿歌里找答案吧?
3.请两三个幼儿表演鸭子拍翅膀,伸长脖子吃青菜的动作。
师:儿歌中的小鸭子怎么拍翅膀的、吃青菜的,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念儿歌。
四、学习儿歌第三段。
1.师幼共同朗诵儿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念儿歌。
2.引导幼儿边朗诵边表演鸭子走路的样子。
师:我们再来学一学鸭子走路的样子。
五、表演儿歌。
1.师幼共同朗诵儿歌,教师出示图谱。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儿歌念一遍。
2.分组交换朗诵儿歌并表演。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分成两组,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先请男孩子来念第一段、第三段,女孩子念第二段,之后再交换朗诵,朗诵儿歌的时候要边表演。
六、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活动,孩子一听到“噶噶噶”的声音,就能很快的将谜语猜出来;学习念儿歌《矮矮的鸭子》时,我先念整首儿歌让孩子欣赏,但当我念完第一遍儿歌时,我边念边配合动作来朗诵这首儿歌,当我表演着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的模样,这时孩子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了,孩子们看到了,很高兴,后来我再念了“走起路来,屁股歪歪”这句时,应该要让孩子学着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于是我请孩子用动作来表演,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脖子、吃吃青菜”。在孩子对儿歌内容理解的时候,同时加上了相应的动作,这样孩子们学得又快又很感兴趣,活动中我主要让平时一些比较不爱说话,上课比较不活跃的孩子也挺感兴趣的幼儿跟着表演。在孩子通过今天的活动后,我觉得他们不仅能够对儿歌朗朗上口,还能边念边配上动作,整个活动孩子都显得很兴奋,气氛高涨。我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在玩又好似在表演,学中有演,别有情趣,游戏对孩子们来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同时在游戏的同时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活动中还存在着几点不足:
1、幼儿动作表演大多是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没有让幼儿自己想动作,创编动作,因此在区域活动幼儿表演时可引导幼儿尝试创编。
2、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课上没有办法立刻掌握儿歌,因此教师可利用平时活动或区域是让幼儿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