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也有与人交往欲望。然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孩子们为丁点小事的争吵、为玩玩具而争抢甚或相互间的打斗现象,引发了我的深思。于是,《好朋友握握手》这个活动应运而生。通过情景故事、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游戏”找朋友”等环节设计,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组织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难点: 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活动准备:
课件《小猴找朋友》、音乐《找朋友》。
《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导入活动
创设情境:两个好朋友为了抢一张椅子互不相让,结果都生气了,谁也不理谁。
教师提问:他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和好?
幼儿讨论方法:想出帮助情境中两个好朋友的解决矛盾的办法 。(其中一个小朋友让一下;让他们猜拳;再去搬一把其他的椅子等等。)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也会遇到和好朋友吵架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用刚才想的那些办法去解决。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
1、观看课件《小猴找朋友》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客人——小猴子,他也想找到一个朋友,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找朋友的。
2、教师讲故事,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1)播放课件,通过故事《小猴找朋友》,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
讲述后提问:
小猴一共找了几次朋友?这三个好朋友都是什么样的?(公鸡嗓门大,小刺猬总是伤害别人,)这些就是小猴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的原因,妈妈对小猴说了什么?第四次,小猴找到朋友了吗?为什么?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a.你会学小猴子刚开始那样交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所有的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你想找个十全十美的朋友,恐怕你一辈子也找不到。
b.你觉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么样?你觉得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小结:小朋友们都说出了和好朋友相处的好办法,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这样做,我们一定会和我们的朋友变成更好的朋友。最后我们一起来在音乐中找一找自己的朋友。
活动延伸:
在自主游戏中,共同玩找朋友的游戏,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并同好朋友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1、幼儿的变化
组织这次活动后,班上幼儿的行为习惯好了许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嗓门的李浩宇的表现,他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声音。张士雄玩玩具时不和小朋友争抢了,学会了合作拼搭;其他小朋友在借东西时,会用礼貌语言,如果没有得到允许,还会寻求老师的帮忙;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能用自己学会的方法解决,不再像以前只知道哭鼻子。每个幼儿都很珍惜现在的朋友。
2、我的思考
在组织这次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例如提问环节,没有留给幼儿足够讨论的时间,再有就是课件的制作,不够精细,太过简单,不能完全吸引幼儿,可采用动态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幼儿发现自己不当的行为,只是让幼儿回忆,如果采用照片形式记录幼儿行为,让幼儿观看,更能达到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