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较大,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活动分析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能接受任务,并主动进行观察,但目的性、坚持性、系统性、和概括性不强。幼儿常常不能自觉地去观察,并且在观察中常常受事物的外形特征以及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因为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幼儿观察时间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时长时短。幼儿在观察时,只能得到一些表面的、零碎的、孤立的印象,不能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因为观察的系统性不够,幼儿就不能顺利地概括出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本班幼儿的观察的能力,我开展了“捉迷藏”的活动,来着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目标
1、能对事物进行观察,并能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
2、喜欢参与观察活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重点:指导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能够根据物体的特点在背景图中找出它。
难点:能够通过形状,图画,颜色进行比较观察,判断出事物藏在哪儿?并能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出来。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艾玛捉迷藏、老师和我捉迷藏、优师教研魔轮板、操作卡《吉米的照片在哪里》《小动物在哪里》笔记本电脑。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优师教研魔轮板的操作方法。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老师和我捉迷藏》,掌握班级教师服装的明显特征,并在画面中说出老师的准确位置。(10分钟)
1、播放四位教师的照片,请幼儿仔细观察每位老师服装的明显的特点。
2、教师提供两种不同难度的情境图、幼儿自由选择分小组进行判断推理,寻找老师的准确位置。
师:你在哪找到了谁?从哪看出来的?
3、师幼共同梳理游戏经验,提升观察推理游戏的方法。
二、游戏活动——《艾玛捉迷藏》,运用已有经验再次进行观察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提升观察描述艾玛所在位置的好方法。(4.5分钟)
1、播放PPT,引导幼儿根据观察艾玛的外部特征,并从图片中找出它。
教师引导语:艾玛藏在哪里了?你是怎么找到它的?幼儿分别上来点击。
2、共同总结梳理出观察描述的新经验。
三、幼儿自主操作魔轮板,教师个别指导。(3分钟)
1、教师出示不同难度的操作卡及魔轮板,幼儿自主选择并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很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所以我选择了本次活动。目的是能对事物进行观察,并能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和老师的互动很好。我自己分析本次活动比较成功的优点是:
1、教师的选材适宜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制作了带有动画、声音的生动课件。
3、教师在活动中的随机教育运用的非常巧妙,提问精炼、明确紧扣本次活动的目标;引导幼儿说出找到的事物在哪里、从哪看出来的,帮助孩子梳理出观察的要点。
4、师幼的配合很好,本次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浓厚;孩子们十分感兴趣。
5、提供不同层次的内容满足孩子的不同需要。
6、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点击操作;感受活动的快乐。
说了那么多优点,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让这个活动能够更完美,我还要反复读推敲和改进。上过之后我认为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在孩子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指导语应是和前面环节呼应:他在哪?你怎么看出来的?而不是强调优师教研的操作方法。
2、幼儿在自由选择的时候,教师应在投影中出示一下提供的图片;让孩子看过之后再选择这样更能满足孩子的不同需要。
在改进后我会再次试教,反复推敲;力争让这节活动精益求精。
附1:
(1)背景音乐《菊次郎的夏天》
附2:准备材料
附3:教学ppt
小组1观察图片
小组2观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