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动总目标:
1.通过游戏发展小肌肉的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
2.学会撕纸的手工方法,能双手协调地撕出一定的形状,并能组合粘贴表现物体的外形特征。
3.学习在游戏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欣赏力。
4.知道不乱丢碎纸,提高环保意识
5.感受撕纸活动带来的自信与快乐,喜爱参加活动。
二、活动目的:
1.探索撕纸与其它知识领域的契合点。
2.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认知能力为最终目标。
3.尝试撕纸艺术不同表现形式。
三、建档案(孩子档案封面:姓名、年龄:具体确定到月、性别)
1.教师每节教育实践活动的教案依次建档保存。
2.参加此活动的孩子撕一张意愿画作为第一次资料。
3.孩子每次参与活动的作品写日期并依次存档。
4.活动3—-4次,教师根据活动总目的有一篇反思或感想存档。
四、遵循规律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撕纸活动内容的选择遵循: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静到动、由大到小(如熊——昆虫)、
由概括到精细规律。
如:从单个形象——组合形象——有情境有画面感的作品。
2.根据幼儿识色特点,遵循相近色色彩关系、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关系的应用规
律。
3.遵循相关知识领域与美术教育活动结合的规律。
五、撕纸的题材
撕纸题材可以主题形式,可涉及:水果蔬菜;
常见物象的内部结构表现(如打开的蛋、切开的西瓜、橙子、菠萝等);动
物;建筑;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名画(可选画中主要形象);绘本;花鸟;抽
象画;装饰画;农民画等。
六、作品形式和规格
按照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甚至特殊形状底纸呈现作品。
遵循法则:
1.从小到大
2.从规则到不规则
3.作品形式可尝试撕和画结合
活动一
《我的撕纸画》
活动目标:
1.体验撕纸和粘贴纸的技能,初步发展幼儿的手指动作的协调性。
2.尝试使用撕贴的方法参与撕纸活动。
3. 乐意参与手工制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胶棒、擦手巾、白色卡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欣赏“撕纸画”,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它是用什麽方法制作的?” 幼儿回答。
2.幼儿探索怎样设计盘中的蛋,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撕纸的方法。对于有撕纸困难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语言提示并及时鼓励。)
3.幼儿作品展览,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二
《盘中的蛋》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和粘贴纸的技能,发展幼儿的手指动作的协调性。
2.尝试使用撕贴的方法装饰圆盘。
3. 乐意参与手工制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胶棒、擦手巾、蛋食物PPT。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欣赏“盘中的蛋”,激发幼儿的兴趣。
2.幼儿探索怎样设计盘中的蛋,教师巡视指导。
(对于有撕纸困难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语言提示并及时鼓励。)
3.幼儿作品展览,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