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古法造纸
美丽的花草纸
课程目标
1.探秘造纸术,了解纸的发明历史知道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
2.观察生活中的纸,不同种类的纸,了解他们的用途和特性,如纸巾、卡纸、折纸等.
3.初步理解古法造纸的基本步骤,掌握造花草纸的流程,学会提出问题动手尝试和总结解决,学会和小伙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花草纸的制作。
4.通过活动,了解造纸术的历史,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
5在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发对自然和科学的持续兴趣.
课程脉络图
探秘造纸术
问卷大调查
纸从哪里来
许多小朋友积极开启 “生活中的纸从哪来” 探索之旅!大家先去寻找常见的纸,接着凭借已有经验分享。有的说纸从超市来,有的认为从工厂来,还有小朋友提出纸是大树做成的 。交流分享时,孩子们大胆在同伴和集体前表达,通过讨论,大家对纸的来源有了多样认知。
擦嘴巴的卫生纸
做绘本的图画纸
喝水的纸杯
做手工的卡纸
教师小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寻找和调查不同种类的纸,幼儿学会认真观察细节,激发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调查学习,幼儿了解到纸不仅仅用于写字,画画,还有包装纸,纸巾,书籍,生活用纸等多种类型,每种纸都有其特定的用途,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通过讨论学习,孩子们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以及不同纸的用途,让他们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纸的演变历程
蔡伦造纸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纸的由来以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我们一起观看了相关的视频,掌握了新的知识,小朋友们用画笔一一展现出来。
初试造纸
当小朋友们观看了蔡伦造纸的故事以后,了解了造纸术的步骤,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尝试,于是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初次造纸。每个环节小朋友们都亲身体验,跃跃欲试,第一次造纸会不会成功呢?
经验准备
造纸步骤
第二次造纸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我们准备了更专业的道具,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自己动手,进行装饰,看看这一次效果如何吧?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可以揭纸了。
??总结经验 观察讨论 ??
我的纸特别薄,取的时候就坏了,
我抄完纸用手碰了一下就坏了。
是不是你没搅拌均匀啊?
下次多准备一点,我就可以做出成功的花草纸。
整装再出发,又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教师小结:
整体围绕幼儿的探索兴趣展开,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古法造纸的魅力。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多种方式,对纸的原料、制作流程有了直观认知,尤其是在制作花草纸时,孩子们积极挑选花草、摆放图案,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不少作品充满童趣与想象力。在小组合作环节,有的孩子负责搅拌纸浆,有的专注摆放花草,分工中逐渐学会了沟通与配合,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幼儿对抄纸时的力度掌握不佳,导致纸张厚薄不均;个别孩子在等待纸张晾晒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出现打闹现象。此外,由于花草材料准备不够丰富,限制了部分幼儿的创意发挥。后续活动中,需调整材料准备,增加更多自然素材供幼儿选择,还需加强对幼儿等待意识的引导,通过设置“小小观察员”等角色,让孩子们在等待中也能参与到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完整性与幼儿的参与体验。
制作花草纸
Part.01
我眼中的花草纸
日历
书签
奇思妙想
姜
柠檬
茶叶
草
水
中
开
花
Great Heat
2025
纸的晕染
折纸
纸浆画
教师小结:
造纸过后,为了避免孩子们重复单一的活动,于是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各类延伸活动。如游戏,科学探究,手工等。从不同角度多感官去了解纸。活动整体达到预期目标,孩子们情绪高涨,动手能力与审美得到了锻炼。但也存在不足。因部分材料准备不足导致活动节奏稍混乱,个别幼儿在纸巾晕染的时候对水分掌握不佳,未达到预期效果,下来以后,我进行了整理与反思,在活动开始前更细致的准备材料,预计用量,活动前增加示范与指导环节,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创作,通过总结与反思,希望后续活动能扬长避短,给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体验。
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在玩中学动手操作实践收获颇丰,提升创作力与审美力,多感官探索,加深对指的认知,教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活动组织与指导我获得的成长,通过观察幼儿表现更精准把握其学习特点与需求,为后续优化教育设计,更贴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与反思
总结
在“邂逅古法造纸-美丽的花草纸”班本课程中,孩子们通过浸泡、搅拌、抄纸、铺花、晾晒等环节,深度体验古法造纸工艺。课程里,孩子们化身小小造纸匠,感受植物纤维神奇的变化过程,用花瓣、树叶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花草纸。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让孩子们在观察与实践中,直观理解。同时,课程的开展也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交流,收获知识与快乐的双重成长。未来,将继续挖掘传统工艺资源,设计更丰富有趣的课程。
反思
此次课程中,前期准备较为充分,流程设计合理,但在实践环节,因部分工具使用难度超出预期,导致个别幼儿操作进度较慢,未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引导幼儿创意表达时,提供的花草材料种类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灵感。此外,课程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讲解稍显浅显。后续课程设计需更精准把握幼儿的能力水平,优化工具使用指导,丰富材料种类,增强传统文化的浸润性,通过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古法造纸的文化价值,提升课程质量。
编辑:大班
初审:王文静
复审:蒲芳
终审:赵恒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旺苍县孙家坝和成云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