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艾”
中五班班本课程
课程缘起
在幼儿园的植物角里,一株散发着独特清香的艾草悄然生长,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目光。
孩子们围在艾草旁,有的轻轻凑过去闻味道,皱着小鼻子说“像树叶又有点不一样。”有的小心翼翼触摸叶片,惊讶地喊“叶子背面是白白的。” 还有孩子突发奇想:“艾草能吃吗?”孩子们对艾草充满童趣的探索与追问,成为了《这就是“艾”》班本课程的萌芽。
课程目标
情感目标
感知艾草的特征,体验利用艾草创造的快乐。
认知目标
通过多种感官形式,认识艾草,了解艾草的特征。
能力目标
能学会制作各种艾草美食和艾草香包,提高动手能力。
课程实施
“小朋友,你们知道艾草可以用来做什么吗?”
邓老师
胡宸伊
“艾叶可以做青团吃。”
“我奶奶用艾草煮水给我洗澡。”
尹书悦
李梓研
“我爷爷以前割了艾草挂在大门旁边。”
教师小结:
《指南》中提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是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想做、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在初识艾草时,由于季节及天气原因,未能找到新鲜的艾草,只有小小的艾草苗透出一点绿绿的叶子,通过这绿绿的小叶子,幼儿仔细观察,初步了解了艾草和其他植物的特点,也让幼儿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识艾
通过调查发现,艾草有白白的毛,是一种可以吃的植物,艾草可以驱蚊、泡脚、做药等等,还可以制作很多美食呢!
趣识艾草
在种、看、摸、闻、画的探索里,孩子们一点点解锁艾草小秘密,把对自然的好奇,变成真切的感知。这就是探索植物,发现美好的快乐时刻。
探艾
《一株超厉害的艾草》主要讲述了关于艾草的知识。
1.清明嫩叶可做青团、艾草糍等美食;端午艾草可作中草药、艾条治病。
2.药用价值方面,能祛湿、驱蚊虫、祛寒气、疏通经络,洗澡或佩戴香囊可预防疾病,艾条药性温和能治病。
3.文化意义上,关联端午节挂艾草习俗,体现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与习俗的内涵魅力。
端午插艾
端午节来临,孩子们剪下亲手种的艾草,用红绳仔细捆好,将带着清香的艾草挂在门边,把“端午挂艾”习俗悄悄传承 。
艾草拓印
把新鲜艾草铺一铺、粘一粘,再拿起小工具轻轻敲一敲,原本白白的纸,就留下专属于 “艾” 的独特痕迹~
艾草香包
先晒艾草保存,接着装进无纺布袋,再装进香包袋,一步步把艾草变成好看又实用的香包~
食艾
和小伙伴们一起清洗艾草叶、榨汁,见证绿叶变汁的奇妙。接着揉面团,小手搓搓揉揉,把糯米粉和艾草汁变成圆圆面团。
这一路,孩子们懂得了食材的变化,学会合作,更把艾草香、健康味,变成温暖的成长记忆,这就是美食与成长的美好相遇。
课程总结
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生活是小朋友获得知识与技能最天然的场所,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日积月累地积攒经验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从识艾、探艾、到食艾,从对艾草的认识到深入了解艾草的作用,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开启深度学习,并且在不断深入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观察发现、提出疑问、探究问题、寻求答案、亲身体验的一系列活动中,他们亲身参与、多元感知、积极表达、实际操作,通过对艾草外在特征的认识,逐渐建立了对艾草的本质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在他们反复提出问题时,我们认真倾听,给与支持,引导幼儿获得经验,从而促进幼儿成长。关于艾草的知识,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索,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吧!
乐融融 致和合
图片:中五班
编辑:邓胜梅
审核:陈 静
点击以下链接,走进总园、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