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班本课程的背后,
都藏着儿童的兴趣、教师的思考,
以及教育悄然发生的惊喜……
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陌桑幼儿园开展了班本课程分享活动。
探秘班本之旅
《毕业是一首歌
每一帧不重样》
金伊丽老师分享班本课程《毕业是一首歌,每一帧不重样》,孩子们亲自策划了一场和毕业有关的活动,引发了孩子们一系列思考和行动,在一次次体验中收获了亲身体验的惊喜与难忘的毕业回忆,更在体验中发展了表达、协作与情感认知能力。
《你 好
快 递》
韩子怡老师分享的班本《你好,快递》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快递员工作、模拟寄取快递、设计快递地图等活动,了解快递流程。在包装、派送游戏中,学会合作与解决问题,体会快递员的辛苦,萌发尊重他人劳动的情感。
《细苗大发现
韭菜成长的N个为什么》
郑佳丹老师在《细苗大发现,韭菜成长的N个为什么》中,以“韭菜被割后能否再生长”这一疑问为驱动,带领幼儿亲历播种、观察、收割、烹饪、全过程。通过持续性的记录与探究,孩子们不仅解开了韭菜再生的奥秘,更在实践中锻炼劳动技能、培养责任意识,收获了知识与成长的双重硕果。
《“艾”在春天 也在夏日里》
沈逸璐老师在《“艾”在春天,也在夏日里》课程中,从寻艾、探艾、到留艾,从对艾草的认识到深入了解艾草的作用,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开启深度学习。并且在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从观察发现、提出疑问、探究问题、寻求答案、亲身体验的一系列活动中亲身参与、多元感知、积极表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蕉”
个朋友吧!》
陆向艺老师分享的《“蕉”个朋友吧》课程,孩子们对芭蕉展开了长达数月的深度探究。他们持续观察记录芭蕉的形态变化,化身“守护者”,在干旱时主动浇水、发现虫害后推动防治。真正实现了从科学探索者到生命关怀者,再到诗意表达者的成长蜕变。
《我和芦丁鸡
共成长》
周思佳老师的《我和芦丁鸡共成长》课程从芦丁鸡蛋放入孵化箱,每日认真观察、记录,在等待中感受生命的神奇。当毛茸茸的小芦丁鸡破壳而出,孩子们欢呼雀跃,用画笔、日记定格成长瞬间。这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实践课堂,更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让爱与责任在心中萌芽。
《“浇”个朋友》
沈苗老师在《“浇”个朋友》课程中围绕“假期植物无人浇水”的问题,通过团讨、调查等方式,孩子们自主探究浇水神器,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课程立足生活、以趣为导,推动幼儿经验成长。
“西”里
“葫”涂
陈婉玉老师的《“西”里“葫”涂》课程围绕西葫芦展开探究。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西葫芦的变化,发展观察力与动手能力,积累对植物生长的初步认知,萌发热爱自然与劳动的情感。
《呀!
土 豆 》
杨丽萍老师分享的班本课程《呀!土豆》中,孩子们围绕土豆开展了种植、观察、烹饪、手工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不仅积累了对植物的认知,还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更萌发了热爱自然与珍惜食物的情感。
《你好!
蜗牛》
沈晨琳老师分享的《你好,蜗牛》课程里,孩子们围绕蜗牛展开了一系列活动:观察蜗牛的外形、追踪它们的爬行轨迹,还动手搭建了“蜗牛之家”。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发现了蜗牛的生活习性,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积累了关于小动物的认知,更悄悄萌发了关爱生命、亲近自然的情感。
《枇杷熟了》
刘玉婷老师在《枇杷熟了》课程中,孩子们从发现—保护—采摘—品尝等方面,与“枇杷”产生了一系列互动。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了对枇杷的认知,并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枇杷的甜美,更多的是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的体验。
《兔笼边的欢乐小时光
小兔的第N任主人》
顾婧霞老师分享的《小兔的第 N 任主人》班本课程,以“小兔”为核心展开。课程敏锐捕捉到孩子们对小兔外形的好奇,以及在照顾兔子过程中萌生的共情心理,围绕“责任与陪伴”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帮助孩子们积累关爱小动物、珍惜情感联结的宝贵经验。
研思赋能成长
倾听与反思
收获与建议
老师们在课程实践中,面对幼儿经验不足时显现出的学习需求,先以清晰的框架为起点,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当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鼓励他们大胆展开想象,让学习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深入。
我对于《 芭蕉 》班本课程深有感触,该课程从幼儿日常生活小事或兴趣点出发,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的支持并非代劳,而是提供尺子、雪花片、多米诺骨牌等探索工具;通过 “芭蕉小诗人” 活动搭建表达平台,借助问答墙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创设思考空间,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班本课程皆贴近生活、源于幼儿的兴趣点,在教师的支持与引导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玩耍中自然习得知识。同时,课程会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差异,调整实施的深浅程度,最终都能促进幼儿在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课程故事源于幼儿对生活的感知,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珍视这些兴趣瞬间。每一个兴趣点背后,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宝贵的契机。
点评环节,金春燕老师从“羡慕”“努力”“生长”“建议”四个关键词让老师们学会放慢脚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为后续的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胡园长对本次分享的班本课程进行总结,她肯定了班本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的课程意识,同时提出教师的课程评价意识仍相对薄弱,并为教师们梳理了班本活动、项目活动和班本课程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鼓励教师将自己优秀的课程实施经历转化为优秀的课程案例,做到更好的经验辐射。
编辑|林灵芝
一审|陈 婷
二审|金春燕
终审|胡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