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以下的场景感到似曾相识?
你给他精心准备了画笔和颜料,希望他能尽情享受涂鸦的快乐。哪知道他没有画在纸上,而是画在了自己的脸上和身体上。
他把手指画颜料抹得倒处都是,浑身脏乱得让你看了就头疼。
这双涂满颜料的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洗干净。
你给他准备了涂鸦本,谁知家里的墙壁成了他大画特画,尽情施展的空间。
当他兴高彩烈的拿着画给你看时,面对这样一幅看起来乱糟糟的画,你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
相信这样的场景,每一位父母都不会陌生。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引导孩子?怎么做才能鼓励孩子的涂鸦热情?
大多数父母都会面临困惑和迷茫。
先来分享一组画面,你能说出下面这两幅画中,哪个是孩子画的?哪个是艺术家的画吗?
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区别的。右边这幅画看起来背景更复杂些,肌理效果也更丰富,它其实出自一位美国知名的画家,名字叫杰克逊·波拉克,他的作画方式很奇特,不像其它画家一样支好画架在画布上作画,而是将颜料随意在画布上泼洒,创造出一种色彩自由流淌,不受约束的抽象线条效果。
乍一看,孩子的画和大师的画,看起来非常相似呢!
这种颜料的随意泼洒,实际上是一种抽象艺术的表现,非常适合两三岁的孩子去进行实践。
再来看一组画面,里面有四幅画,请大家仔细的看,你能看出这几幅画哪些是孩子的作品,哪些是艺术家的作品吗?
答案来了:
图1和图4为艺术家的画作。你猜对了吗?
这两幅作品的主人是著名的华人画家朱德群,在前年香港的佳士德拍卖中,两幅作品被拍出了1100万和580万的高价。
仔细的观察这组画面,你会看到艺术家的作品细节处理还是非常细腻内敛的,而图2和图3这两幅是孩子的画,看起来情感更加浓烈和直接,也让人印象深刻。
再看看下面这三幅画,这里面有一幅是孩子的作品,你能看出来吗?
曾经在一个讲座现场问过在场的父母,很多人说是最右边那幅是孩子画的,可是有一个小朋友说,中间这幅是孩子画的,他说对了。中间这幅画是五岁小朋友牙牙的画,他画的是发疯的妈妈,看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
左边和右边的两幅画来自于著名画家吴大羽,他几乎是中国现代派绘画的一代宗师,这两幅作品是他用蜡笔画的,看起来像是随意的涂抹,其实也是一种抽象风格的体现。他的作品色彩鲜明,笔触生动流畅,极富视觉冲击力。
再来看一幅画,看似很稚嫩的简单线条,是不是让你想到了孩子的随手涂鸦?
它其实来自瑞士的造型大师保罗克利,这位大师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 “跟着线条去散步”,而这幅画就是他用一根线条一口气画出来的。克利的作品风格多变,但儿童的纯真、稚拙的画风使他达到了艺术的顶峰。据说他经常看儿子画画,把其中一些奇妙的符号记在脑海里,然后与自己的想法组合表现,构成为他画面中的独特图案。
这幅画像不像孩子画的?大家能看出是谁的作品吗?
它来自一位西班牙的艺术大师叫米罗,他的作品也非常有特点,画面上往往只有一些线条、一些简单形状、仿佛是孩子在画本上随手画的,是不是?
他使用的颜色也非常简单鲜明,画面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就像孩子一样充满着自由天真的气质,看起来让人非常愉快。
下面是一组陶罐,上面的图案是不是也让你想到了孩子的涂鸦?能猜出它们是哪个艺术家的作品吗?
这是一位我们都熟知的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他叫毕加索,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他。
毕加索是位非常高寿且高产的画家,他的艺术创作几乎触及了所有的艺术形式,然而在晚年时他最钟情的是儿童艺术。十四岁时的毕加索就像拉斐尔画得一样好,然而这位享誉世界的大师却说:
“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毕加索有一句人们熟知的名言:“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爱画画和敢画画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表达自身情感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或许这些大艺术家毕生想要追求的,就是孩子们好奇的眼看待世界的角度。
下面这组是世界儿童绘画大赛的金奖作品,一起来感受孩子画中的天真,童趣和灵动吧。
看完这组孩子的画,你是否被深深打动?无拘无束的画面,蕴藏着灵动的想象力,直接大胆的用色,天真稚拙的线条,每一幅画面都特别打动人。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力量。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去画画,他们不会受任何束缚,任何工具都可以信手拈来,尽情的施展。
他们勇于探索,善于模仿,手上,脚上,衣服上,甚至别人的身体…..
处处都是小画家的试验所。
给他支一块大的画布或是画纸,提供充分的空间,颜料,材料和工具,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自由表达。
让孩子画他们想要画的,孩子画的是他的生活体验,是他对世界的认知,他们表现的是最纯粹的视角和生命最初的律动。
他们作品中的“不似” 就像是艺术家想要追求的“神似”,这种超越现实,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意志,是许多大艺术家想要达到的“返璞归真”的境界。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去画画,不必追求画得像还是画得好,也不要强求什么结果,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是最有价值的收获。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们不需要教他们去画画,父母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欣赏、聆听、鼓励和陪伴。
米罗曾经说过:“儿童时期的天赋最珍贵”
这个阶段拥有人一生最高的创造力,一旦他长大,这种能力或许就会消失。用宽容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画作,呵护每一个孩子的的好奇之心和创造之力,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去画画!
延伸阅读:
本文转自创意盒子touch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