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蛐蛐老师发表了一篇关于午睡话题的讨论,这个话题点出了老师心中的痛。全国各地的老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借助
针对午睡老师的痛楚:
老师有话说:
1、我们就有一个不睡的,自己在教室跑着跑着头磕着桌子角了,还去了医院,这是我的伤痛,忘不了。
2、不午睡的孩子给家长说了,老师没有那么多精力又要照顾睡觉的孩子,又要管老不午睡的孩子,小班的孩子有个别孩子午睡是要陪伴的,一不留神不睡的孩子就会跑到教室里打闹,会出事情的,出了事情下午还要给家长解释。
3、家长不配合,其实孩子他一人静下来也会打瞌睡的,他自己也不敢睡,说妈妈交代过了,不让睡的,主要是他晚上精力很好,要十一二点才睡的。
孩子到底要不要睡午觉呢?
海燕老师:我觉得孩子一定要睡觉。但针对不睡觉的孩子不能以这种方式。小白老师:我觉得一定要睡觉。
小蒋老师:对于这种实在不睡午觉的,老师可以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好好给他说,不能打扰其他孩子,反正中午老师也不睡,就把孩子带在身边也没事阿,高温罚站是不对的,再怎么说也是小孩,不和大人一样老师应该深思。
小编以为,无论支持哪种观点都无可厚非,每个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关爱孩子。最关键还是尊重孩子,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比如这种情况:
我们班刚开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姑娘。她直接不睡,她第一次来园的时候她就说,这不是我家的床,这被子也不是我家的,我不睡。她说只要她家的,但那张被子本来就是他们家自己买的。她说,反正我要爸爸妈妈和我睡,我不在这儿睡,就是不睡。然后她一直都没有睡。开学了一个星期还是没有睡,但是她不会去影响其他的小朋友。然后我们的保育老师就在她身边陪着她,轻轻地陪在她身边。静静地陪她玩手指游戏,抱在怀里慢慢地就睡着了。后来把她放去床上后,睡醒后就和老师打招呼“老师,下午好”,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感谢王梅老师提供的案例)
孩子其实很困,只是还不适应,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我们知道只要方法得当她是需要午睡的。而且良好的睡眠,会有助于缓解孩子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再如这种情况:
早上到园比较晚,睡眠时间比较长,到了中午睡觉时间,还精神饱满的到处蹦跶,极度的兴奋。这个时候老师让孩子进行午睡,我想多厉害的人可能也解决不了。因为此时孩子根本不想睡觉,他的生理告诉他,他还要玩,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保持安静不需午睡。
所以要想解决午睡这个难题,最关键的还是了解孩子,找对方法策略,和家长齐心协力的一起找解决的办法。
惊喜在这,看来自各地的老师都给你支了哪些招,有代表性的:
钟老师:不睡觉的孩子,我睡到他旁边。小梅老师:总的来说,小班是要注重常规培养。
小慧老师:我是在他们睡之前讲一个故事给他们听,我们讲完睡前故事,那么所有小朋友都必须躺下去,如果有人再吵我就会停止讲故事。
对于不睡觉的孩子怎么办?
小慧老师:我们班上学期有一位小男生,中午也是不午睡,我刚开始,采取的是和小朋友沟通,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安静的躺在床上不要发出影响到小朋友们休息的声音,另外一个就是闭上眼睛睡觉。
如果他还是吵闹,我采取的就会是隔离,但是我是在教师有其他老师在看午睡的情况下,把该幼儿带离教室,和他一起坐在教室门口的小椅子上,直到他和你说想进去,那么你就可以告诉他, 如果你要进去,那么你就应该做到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如果你违反了这个规则,那么,你将失去午睡的时间。
豆豆老师:以让那个最牛不肯睡觉的看其他睡觉的小朋友,让他有事做且知道管理其他小朋友首先管好自己不能闹,要让其他小朋友好好睡觉,他知道有责任会安静的,等其他小朋友睡觉了没人陪他就会安静了。
花花老师:孩子不愿意睡觉就让他家孩子自己拿本书上去看。我个人觉得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就行了,他躺在床上玩是可以的。
小宇老师:这个时候,给他赋予一个身份任务,这个办法还是很管用的。有的时候我们会实行寝室长轮班制
不睡的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小杜老师:幼儿园里搞一个活动,让家长自愿报名来当一天老师,就是和老师配班,老师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这个活动效果非常好,家长们都体会了老师的辛苦。
梅梅老师:可以组织一次混龄活动。活动中会拍很多照片。参加的家长让他们每人洗一张照片,然后老师收集做自由墙在外展示,让没有参加的孩子和家长觉得很可惜,下次就会参加。 家长沟通工作就很简单了。
小蒋老师:孩子来园的时候多和他们交流,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朋友,平常多赞美下家长,可能是他换了发型,也或者是他细心的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头绳,这样让家长感觉你是一个细心的人,把孩子交给你自然是放心的。
小编觉得老师们的建议都非常的实用,大家不妨拿去试一试。回头看看老师们处理幼儿午睡的方法,都是用爱付出行动,用尊重的思想去制定策略。所以各位老师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产生不同的行为。遇到无法解决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时,不妨想想小编说的话,也许一切事情都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了。
本文特别感谢来自全国各地老师们的支持,因为有你们才让更多人获得接地气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老师受益。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