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儿童艺术教育,特别是儿童音乐教育,已成为热点。但是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却存在着重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灌输,轻真切生动的体验和表达,重成人思维、概念整齐划一的作品,轻幼儿日常生活的表达等诸多问题。受《指南》理念的启发,我们尝试以“在生活中建构音乐”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择之于生活
即指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选择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作为幼儿音乐活动的内容。
1.从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挖掘音乐素材。
幼儿喜欢的音乐,往往不是老师费许多时间选出来的,而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择教材时,我们可以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和快乐,找到让孩子快乐的音乐内容,是我们在操作实践中的一种思路。
(1)关注动画片,找出与之相关的音乐内容。
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是每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幼儿交流,发现近期孩子对《熊出没》非常感兴趣,片头曲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和的效应。于是当我把《熊出没》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孩子们自发的合唱和欢呼。经过简单的兴趣激发,歌曲演唱成了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效果非常好。
(2)从社会热点中,提炼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内容。
韩国歌曲《江南STLYE》,对孩子们影响巨大,此曲的MV中有大量骑马动作,孩子们对此乐于模仿。借此契机,让大班孩子模仿学会骑马动作。再把学会的骑马动作迁移到孩子们要学习的韵律活动《小小巡逻兵》中,掌握骑马动作后再来学习整个韵律,孩子们快乐、迅速地掌握了。
接近幼儿生活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音乐素材非常多,有些可能来自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有些来自幼儿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有些内容来自幼儿口口相传。
2.从一日活动细节中,寻找音乐内容。
老师与幼儿共同度过的一日生活,时时处处蕴含着音乐教育内容。老师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学会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寻找内容,支持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音乐内容。
如在一次开心日玩水的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枪,穿上雨靴、雨衣,感受着互相打水仗带来的快乐。孩子们兴奋地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朝人打枪,有的躲避,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发现水柱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声音。幼儿很快发现了水柱打在雨衣上发出“滴滴嗒嗒”声,打在小草上没有声音,打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声,打在雨靴上发出“啪啪”声……我提议孩子们边玩边唱歌,孩子们尽情地玩着,还编出了许多好听的节奏,在玩耍中不知不觉渗透了音乐教育。
从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的音乐内容,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非常好玩的。
二、授之于生活
即指从蕴含着丰富音乐教育时机的幼儿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幼儿大胆猜想、探索,适时帮助幼儿整理音乐经验。
幼儿生活中蕴涵丰富的音乐教育时机,只要教师心中有目标,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抓住教育契机,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幼儿大胆猜想、探索,适时帮助幼儿整理,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我们把可以抓住的生活契机作了以下分类。
1.特殊事件,促进音乐经验建构。
以幼儿生活中发生的特殊事件为契机,创设条件,帮助幼儿建构音乐经验。
学习音乐《游公园》,老师可以把内容安排在幼儿春游后,先唤起幼儿回忆:“前几天我们去春游,路上怎么去的?”老师带着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模仿昨天去春游的路。孩子们自然地踏着音乐节拍,穿过小树林、跨过小水沟、踩过小石子、钻过小山洞,爬到了山顶上。由于把孩子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放在了最前面,听音乐做的动作又是孩子们昨天生活刚经历过的事,孩子们很快学会了。
类似“春游”的特殊事件经常发生,当音乐内容与特殊事件相结合,就会对孩子音乐经验的建构起到推进作用。
2.动手操作,强化音乐经验建构。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增加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获得的音乐经验会更加牢固。
如音乐活动中,摆弄乐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做一做乐器,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感兴趣的事。孩子们开始自己动手做乐器,有的用皮筋套在药盒上做成了琴,有的用月饼盒做成鼓,有的用饮料瓶放上豆子,做成沙球……自己动手,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等孩子们做好乐器,我们一起来个大演奏,成功感很强。
在操作中,孩子们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学习,而成了音乐教学参与者,他们通过听、说、唱、跳、玩等游戏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学得更快。
3.亲历场景,促进音乐经验建构。
确定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亲历生活场景,促进音乐经验建构。
在让孩子学习“小火车”动作时,首先带孩子去参观火车站,让孩子自己看看火车一节节车厢排列整齐不停向前的样子。参观回来后,再到孩子中间去观察,当我问小火车是怎样前进的?孩子们都伸出手做轮子,并不停地小碎步往前走,这说明在幼儿眼里的小火车是这样一种动态。根据幼儿的想法,沿着幼儿的思路去变化和发展小火车的形象动作。对孩子进行启发:小火车是长长的,一节一节车厢连在一起,一起前进,孩子们自然地就想到了,一个一个拉着衣服前行。孩子们有了直观的生活经验,这个动作既生动地表现了小火车的形象特征,又符合幼儿眼里的火车形象,所以每次做这个动作时,幼儿都会快乐地连续做好多次。
音乐经验的获得,一旦远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就难有发挥的余地。
4.有效互动,促进音乐经验建构。
教师还应抓住幼儿生活中的交往、互动,以此为契机,促进幼儿音乐经验建构。这里有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还有老师与幼儿的互动。
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如在音乐活动《小蝌蚪》中,教师放了一段音乐,问孩子们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可以怎么做?孩子们有的蹲着,有的用手做尾巴游来游去,有的转圈……只有一个小朋友围着其他孩子跑来跑去,嘴巴里还发出欢呼。我轻轻地问他:“小蝌蚪,你在做什么呀?”他说:“我正在找妈妈,我快要找到妈妈了。”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小朋友,想出了跟别人不一样的游戏方法,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想新玩法的越来越多,像这样游戏中的互动,游戏中的互相影响,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
老师与幼儿的互动。如转动手腕这一动作,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幼儿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费力。但是如果告诉幼儿:“我们听着音乐到果园里摘苹果。现在你到果园里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拧好了,苹果才会掉下来。”等孩子基本掌握后,再告诉孩子:“采一下;拧一下;采一下;拧一下……”孩子们自然地把音乐与动作建立起联系,学习的速度就会变得飞快。再告诉孩子,老师当苹果树,快到老师身上摘苹果,孩子们会玩得很投入。
音乐经验,授之于生活。抓住生活契机,不仅建构了音乐经验,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还养成了关于动脑、持之以恒、与他人合作等各种良好的学习品质。这种方式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显然比在课堂上老师用现成教具的活动生动有趣得多。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转载自:现代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