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小朋友,又把毛巾架上的数字贴给撕掉了?”骆阿姨从洗手间出来,声调提高了一个八度。
“可见这已不再是初发事件了”,这是我听到后的第一个反应。
……在骆阿姨的述说中,我知道数字贴已经好几次被人撕掉了,却没有一次找到“下手之人”
骆阿姨述说时,整班的幼儿都在聆听,我感到教室里所凝聚成的一股紧张的气氛,我想:那个撕贴字的孩子是更为恐慌的,而我们的目的是要教育孩子要爱护公共的财物。
撕贴字孩子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于是我用尽可能的平静和亲切对孩子们说:“谁把贴字撕掉的,自己站出来好吗,老师不批评的。”
没有人站起来。
“老师只想知道是谁撕的,做过的事应该勇敢地来面对啊!”还是平稳的语调。
没有人站起来,但孩子开始窃窃私语了。
“我相信那个孩子会告诉老师的,老师答应不批评的!”我开始微笑了。
毛毛突地一下站起来:“是我撕掉的!”眼泪随之也流下来了,这时的情景虽在我意料之中但也多少带给我一些震撼,我有想抱住她的冲动,对于她来说“承认事实”的确是经过一番思潮翻腾的,内心的挣扎远远要比此刻脸上的表情来得痛苦。
此刻,我先前去追究撕掉贴字的动机似乎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了,“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失”我更为她的勇敢而欣慰。接下来发生了戏剧性的发展:“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不再去撕了,我让妈妈买来一起补好……”好一个知错就改!许多孩子发言到:教室里的东西都是大家劳动的成果,要爱护。然后各抒己见“我有一次见到墙上的花掉下来,我用胶水粘好了”“我帮老师的抹布放到原处了”“我们班的小椅子在外面,我端进来放好的!”……好一个自我反省的大好结局。
我当时就事论事指出了撕贴字的不正确做法,更是高调地肯定了毛毛的事后表现,让幼儿知道了:谁都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能知错就改。
同时,我也体会到:对事情的处理,不能过于高压,以一种宽恕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在关爱中反省到自己的过失,教师的责任不是一味对孩子过失的批评,而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自省的帮助。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