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心理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佛洛伊德
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内向的孩子如果受到心理伤害,就会郁郁寡欢、烦躁不安,时间长了容易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外向的孩子如果心理经常受伤害,就会以攻击性、报复性、破坏性、恶作剧等行为来向外界发泄内心的不满。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也明显地存在一些问题。
案例一:
离园前,菁菁向保育老师报告:“老师,陶陶打我!”
保育老师阴着脸:“陶陶,你又打人了?走,到小班去!我们大班不要你了!”说完便拖着陶陶往外走。
陶陶不肯走。正好这时,菁菁的奶奶来接。
这名保育老师喊来菁菁和陶陶,对菁菁说:“菁菁,陶陶刚才打你的,现在你也打他两巴掌,这样就扯平了!”
类似还有老师直接阴着脸,由不得孩子解释就把他往教室外面拖,一边拖一边说:“你又打人了,老师不要你了,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
反思与分析:
威胁恐吓,缺乏耐心。有些教师对那些调皮或犯了错误的幼儿,不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恐吓,久而久之,会形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压抑其个性。虽然教师暂时把他们管住了,但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教师们还根本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在对幼儿实施“心灵伤害”。
案例二:
静怡今天好不容易得到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机会,又激动,又兴奋,吭吭哧哧、结结巴巴还没回答清楚,老师就打断他说:“好了,你坐下吧。”然后老师就自顾自按照自己的思路把“正确答案”说了出来。
反思与分析:
缺乏鼓励,故意贬低。“老师,我来做小老师。”孩子兴高采烈地举手说。“不行!你先把自己管好。”孩子黯然地放下手。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幼儿不体罚,没谩骂,已经很不错了,这样做没什么大不了的。无疑,老师的这一言行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案例三:
在音乐游戏时,老师带着小朋友在高兴地跳着舞,只见小轩在旁边使劲地跳来跳去,还撞到了好几个同伴。老师大步走到他面前说:
“你现在跳吧,我给你时间跳!”
“怎么不跳了?以后全班小朋友都不要理他,因为他不听话!”
反思与分析:
武断夸大,爱算旧帐。有些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运用头脑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断评判,可谓“对人不对事”。又如,“你又骂人了,上次你打小朋友的事还没跟你算帐呢”,这种话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进取心,使孩子自暴自弃,本来存有的悔改之意也就荡然无存了。有些教师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忽视了幼儿也有独立的人格,所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考虑后果。
综上
在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给幼儿造成心理伤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保教人员对幼儿身心康的认识模糊,往往只重视幼儿的生理康;师幼关系不密切,气氛不融洽,幼儿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关心、爱抚和认可,甚至受到冷落或惩罚;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康,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偏爱儿童,对儿童不友善,不亲热,无同情心和爱心,脾气暴躁等。除了保教人员方面的因素外,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否科学等,也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康。
教育措施
我们应把幼儿的心理康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言行,用微笑赢得孩子的欢心,用尊重获得孩子的信任,用赞赏鼓励孩子的成功、进步,更加激发教师实施儿童心理康教育的行为和决心。
1、积极建构安全、温馨的康心理环境。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利用游戏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4、同时还要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康发展。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康教育,使孩子身心和谐一致地发展,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康教育目标的内容的制定,以及方法和策略的运用,家园共育,使孩子心理康地成长,是教师送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图文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