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刚开学时,我班来了一个名叫大爽的小男孩。每天早晨他一走进幼儿园,我便把他搂进怀里,亲亲他的小脸,并轻声对他说:“大爽,早上好!”吃点心时,我也轻声细语地问:“大爽,好吃吗?”然而并没有听到他的任何回应。每当我走到他的跟前与他交流时,他便眼皮往下一耷拉,头一歪,暗示我“我不想和你讲话”。当然,在教学活动中,他的这种表现更加强烈明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老师点名,他也是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好像老师叫的是别的小朋友。
久而久之,他便出名了,幼儿园的其他老师都束手无策地摇头说:“想让大爽说句话,真是难于上青天呀!”不过,他的妈妈却反映,在家里他很爱跟爸爸妈妈说话,一字一句说得清清楚楚,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幼儿园里就不爱说话了。
分析
3岁左右的孩子已获得基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但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某些特定场合却沉默不语的现象即选择性缄默。其实质是孩子出现了社会适应困难,而不是语言本身出现了障碍。当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孩子主要是借助眼神、手势、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直接面对大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压力,有可能刺激孩子由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大爽便是这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于是我决定用一颗炙热的心,去感化我们的“特殊小子”——大爽。
实施策略
01
孩子之间是容易接近的,为他寻找一个爱说话的同伴相陪应该是个不错的想法。于是,活泼热情的苏海洋便成了首选。海洋是一个表达能力超强的孩子,不仅思维清晰、言语流畅,而且还很乐于助人,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目标人选吗?于是,我便让他们坐在一起,并嘱咐海洋好好带大爽玩。海洋果然不负所望,总是寻找各种机会与大爽交流,大爽也由一开始的缄默不语到渐渐有了言语回应。在海洋的带动下,他也能慢慢地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间,甚至偶尔也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游戏时不时发出少有的欢笑声。
02
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大爽对动画片《奥特曼》特别感兴趣,我便把儿子小时候玩过的各种与奥特曼有关的玩具:贴画、塑料玩具、毛绒玩具等带到园中,利用晨间接待的时间,我把这些玩具藏在身后,故作神秘地说:“大爽,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当我从身后拿出这些“宝贝”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惊喜和兴奋。我继而接着问:“想不想玩呀?”他狠命地点着头。“用嘴巴说出来!”僵持了好久,他终于从牙缝里挤出来“我想玩!”这三个字,我很高兴,要知道这可是他从入园到现在和我说的第一句话耶!我把玩具送到了他的手里,他一边摆弄一边还偷偷地看我。我便蹲下身子,把这些玩具的玩法告诉他。大爽一边玩一边不时地询问:“这个是什么呀?这个怎样玩呀……”就这样,一堆小玩具便将他“俘虏”了。渐渐地,交流的话题也从奥特曼拓展到了其他领域:今天到哪玩了?喜欢吃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的距离在一天天地拉近,话题也在逐日增多。
03
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已的能力,也会越来越自信。在集体教学中,每次当我手里拿着教玩具或者实物时,我总是让大爽来告诉小朋友们,我手里拿着什么?因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因而对他来说当然轻而易举。当孩子们一起说儿歌或者唱歌时,我会故意说:“大爽的声音最好听了,咱们让大爽来试一试吧!”虽然有时大爽不想说,我会让他跟着我说,并对他进行鼓励表扬,让他知道,说话能给他带来快乐。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们玩涂色游戏《蛋宝宝》。当我来到大爽跟前时,发现他涂的蛋宝宝上色均匀、色彩鲜艳、画面整洁,棒极了!还有一次画“小蚂蚁”,大爽画的小蚂蚁,不仅线条流畅,画面还很整洁,画得比其他孩子都好。抓住他这一优点,我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了他,听到表扬的他有点害羞地笑了。
点名是幼儿园每天都要进行的,然而之前每次点到大爽,没有半点回应,当我用眼睛望过去时,看到大爽若无其事,好像我点的是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因而我告诉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老师点名要大声喊‘到’。不然就升不了中班啦!”略带 “威胁”的话语,当点到大爽的名字时,只听他终于第一次开口喊 “到”,虽然声音还是很小。听到这声“到”,我也大声说了句:“大爽你真棒!”从此,每次点名,大爽都会喊“到”,声音也一次比一次响亮。
感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的努力下,大爽在一点点地进步。现在的他虽然谈不上伶牙俐齿,但只要你与他交流,他再也不会拒绝你了!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反复地练习和锻炼,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一定也能像大爽一样越来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