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经过合理的教育和保育,孩子会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小养成生活的规律化,可以在人脑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中建立起具有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 我们在培养中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以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午餐后到午睡前
遵循不做剧烈运动,又有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原则,恰当地组织幼儿餐后活动。
1.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
引导幼儿选择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图书、系扣子、穿珠子等。
2.师生交谈。
教师照看幼儿送餐的同时,可对吃完饭的幼儿个别进行交谈,谈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如大风车里的动画片。这样可以密切幼儿和教师的关系。
3.散步。
根据每周的教育目标,领着幼儿自由地到户外观察散步,谈论自然景象,丰富幼儿的感知觉。
二、卧室保持安静
因为睡前组织了安静的活动, 所以孩子的大脑皮层逐渐适于进入抑制状态,为了使卧室保持安静,我们培养孩子:
1.轻声走进卧室。
告诉幼儿走路要象小猫,轻轻走路没声音,比一比谁拖鞋换得快还不出声音。
2.临睡时保持安静。
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习脱衣服时,对能力强自己能脱衣服并能折叠好的幼儿,用点头、微笑加手势来表示他们做得真棒,使他们信心倍增;对能力弱,需要帮助的幼儿我们允许他们轻声对小朋友或教师提出请求。这样可以养成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学习按顺序脱衣服并放在固定位置。
午睡前要求幼儿先脱裤子,折叠方法是裤腿对折;后脱上衣,折叠方法是:“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最后再对折一次将衣服放在床的右侧。
4.养成正确盖被子的好习惯。
为了使幼儿养成正确盖被子的习惯,我们利用儿歌进行教育: “掀开一扇小门,轻轻慢慢钻进,再把小门关紧,快快闭上眼睛。”这样孩子们在儿歌中学到了盖被子的方法。
三、较快入睡
午睡前,我们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开窗通风,床铺整洁,室温适宜,环境安静。 午睡时间从12点~14点两个小时。
午睡时给孩子放舒缓的世界名曲,孩子形成条件反射,入睡较快。根据我们的调查,孩子躺下后十五分钟左右入睡的占75%,二十分钟左右入睡的占21%, 四十分钟入睡的占4%。
13:50分我们开始放音乐,这样可使醒了的幼儿欣赏音乐,没醒的幼儿渐渐从睡梦中醒来。这样下午就会精神饱满,还可以防止孩子因突然睡眠中断而引起的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