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简到难是日常生活教育的基本原则。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开始探索新事物时,会发现一些活动模式是自己所熟悉的,曾在家里看过或做过。比如:拿托盘、取水、倒水,甚至搬运桌椅等动作,但孩子的动作未必正确,因此,教师必须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孩子重复练习,使其动作愈趋协调、正确。
1. 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如何引导孩子将生活礼仪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行动的整合是孩子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之一。孩子不只学习保持安静,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安静;不只学会各种问候礼仪,也知道要实际运用在生活中。他们渐渐地学会根据时间、情况来使用他们已经熟练的生活技能,如打招呼、门的开关、坐下、站立、感谢和道歉、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喝水、用餐、洗手间的使用方法、如何参与和观看别人工作、如何打断别人说话、如何取拿危险物品等,都是学习的范围。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学习正确动作有特殊的兴趣,同时也拥有将此动作融入日常生活的特殊能力。在此时期所养成的习惯,将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其社会生活是否能得心应手。
2. 肢体控制
a. 锻炼肌肉
如何使锻炼肌肉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当孩子和日常生活工作产生密切的关系后,动作教育就可以与人格教育合二为一了。孩子的需求各有不同,我们需要藉由观察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3-6岁的孩子喜欢趴在地上,也喜欢坐在地上,此时引导孩子盘腿坐,可以使支撑身体的范围更宽广些。
b. 走线活动
每一项复杂的活动都有单一的理念,要做好变化多端的动作也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平衡。走线活动除了可以增进肢体控制能力,还能帮助孩子保持平衡。
c. 静寂游戏
另一项肢体控制活动是静寂游戏。在这项活动中,孩子要尽可能的保持安静,透过练习,渐渐达到完美。
3. 动作协调
我们时常使用一些笨拙、粗鲁的动作,破坏了身体的协调。透过抓、倒、挤、舀、敲、夹、转、剪、刺等活动,帮助孩子切实做好每个动作,再配合感官的运用与互助,达到动作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