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盖笑松
——— 盖笑松简介 ———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主任
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学
研究兴趣:自我教育的心理学基础–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应用领域:儿童发展评价,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婴儿早教方案,幼儿园特色项目,家长学校,中小学行动研究
因为盖教授演讲风格幽默生动接地气,故
很好看哦~
如果你是老师,请认真阅读此文,你可能会成为园长;
如果你是园长,请认真阅读此文,你可能会成为专家。
长文,请慢读。
本文来自“学习型幼教”第四届园长论坛-盖笑松教授主题演讲
《从发展心理学证据到幼儿教育信念》
——— 正文 ———
各位园长、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有90分钟,时间很短,我想一共只能讲四个字,但这四个字我留到最后说。我们先从讲故事开始,大家听着听着自然就明白了。
————————
意外见闻引发的思考
有一次,长春一所幼儿园找我给他们老师做培训,请我一点半去上课。我有个毛病就是不太守时。12:30就到了。到的早也是不守时,我不能上楼,于是我就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沿街道散步,走着走着,走到一个住宅小区的广场。
我看见广场上有很多孩子们在玩。我觉得非常奇怪,我知道在国外的幼儿园可以看到这一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玩。在国内这一幕很少可以看到,多数时候孩子们都是坐在教室里的小板凳上。另外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那个时间是中午,孩子都该午睡,怎么会有那么多孩子在玩呢?我很好奇,到了跟前一看,都是小区里住户的孩子,很多都是小学生。于是我想看看他们在怎么玩,在他们玩里面有什么营养,这种玩有什么用。
1. 看似无意义的疯跑
我看到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玩法非常不一样,男孩子就愿意玩疯跑的游戏。我看到一群男孩子在疯跑,你抓我,我抓你,抓到了就哈哈一笑,换个人再抓。回想咱们小的时候,特别是男生,小的时候也喜欢这样抓来抓去的玩,感觉很过瘾,现在长大了我就突然不理解了,你说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赢来,这抓来抓去跑半天图什么呢?所以在我们童年时候曾经理解的快乐大了就不懂了。
其实他们跑来跑去抓的时候发展不发展他们的协调能力、身体的韧性、身体的爆发性、意志的坚持性?是不是有利于身体康?我回想起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小城市的郊区,那时候在山上、山下、河边跑来跑去,我觉得我现在的身体素质也都是那时候疯跑锻炼出来的。为什么他们愿意这样呢?因为这个事有营养,就像喜欢吃的东西。这件事的营养就是有利于动作技能,有益身体康。
2. 被欺负的小男孩的创意游戏
我看到还有两个男孩,感觉他们对他俩不友好、不公平,他们挨欺负,所以他们俩就走到一边去了,商量着想玩一个自己的新游戏,商量好了就分开十多米远,其中一个蹲在地上做出射击的样子,“突突突”有枪还有炮,另一个人就像僵尸一样朝他慢慢地走,如果射击的人射得慢一点,僵尸就快点走,射击得快一点,他就走得慢。走到跟前时,射击的人就剩下最后一招,拿出炸弹,爆炸了两人同归于尽,然后退回来重新玩。玩着玩着就会吵起来,吵起来就走到一块儿商量。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我后来明白他们玩的是电脑里的植物大战僵尸,把电脑游戏扒出来成为真人版。因为他们不断在商量规则、改变规则,我就断定他们不是从哪儿学来的,是他们根据电脑的启示自己现编出来的。
这个活动中对他们来说有什么营养?发展不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他们要创造出一个游戏,发展不发展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平时老师教给孩子的规则,无论是课堂上纪律的规则还是游戏的规则,孩子们觉得这都是大人们创造的,强加给我们的。但在他们的活动里不是这样的,感觉我们俩没有好的规则就玩不下去,要想顺利的活动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规则,这是对规则多么深刻的理解啊。
3. 女孩们的闺中小事
在另外一个位置坐着一群女孩子,女孩子的游戏方式跟男孩子不一样,女孩子玩的都比较文雅,比较安静。在一边的台阶上,有七个女孩子坐成一排,坐中间的一个女孩子从兜里掏出一袋小食品,拿出一块就往嘴里放,刚要往嘴边放,突然想到左边是她的好朋友,就没放自己嘴里而放到好朋友的手里,这是不是分享啊?右边一个女孩子看没给她就伸手要,她犹豫了一下又给了她一块,右边女孩这是不是求助呢?其他女孩也想要,可能觉得关系没有那么近就没好意思要,舔一舔舌边的口水就忍住了。
她们锻炼的是不是自我控制呢?这些女孩子在聊天,在八卦,八卦是女孩子们非常重要的一种本领。男性与女性建立友谊的方式不一样,男性建立友谊是靠你帮我,我帮你,哥们儿够意思,然后我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女性建立友谊不是这样,靠的是我心里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我谁也不告诉,只告诉你们六个人,其实很快全班就都知道了。所以把心事跟好朋友分享,秘密共享是女孩子建立友谊最重要的方式。唧唧喳喳的八卦是女孩子学着建立友谊的技能,是一种社会技能的锻炼。
4. 男女孩之间的交往插曲
在另一面有两个女孩子,其中一个掏出手机播放音乐,她俩一首接一首唱,旁边有一个男孩买了一支雪糕,还没吃在手里拎着,站那听两个女孩唱歌,听着发呆忘了吃雪糕。
其中一女孩问他:“你别站着看了,来唱一首,你会唱什么?”
男孩说:“不会。”
“一首都不会吗?”
“一首都不会。”
女孩说:“你真是个大傻子,把你的雪糕给我吃一口”。
男孩就把雪糕递到女孩嘴边,女孩来咬,刚一咬,男孩就把雪糕往后缩一点,再咬再缩一点,女孩就骂一句:“你耍我?”站起来就打,男孩就跑。
两个女孩在唱歌是不是锻炼音乐技能?女孩和男孩无论是邀请唱歌、要雪糕、责备耍我,是不是异性的交往?女孩追着男孩打,男孩往前跑,跑过一棵小树底下,树底下有一群男孩在弄蚂蚁呢,那些围在树底下弄蚂蚁的男孩是不是在发展着加德纳所说的八种多元智能中的自然观察智能?那些男孩发现一个男孩被一个女孩追,其他孩子起哄,哄堂大笑的过程对那两个孩子包括对其他孩子来讲,是不是一种性别角色的学习呢?男孩应该勇敢大方,女孩应该文雅安静,你们俩都违反了角色,所以笑话你们。这是一种性别角色的学习。
在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游戏场景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乐此不疲,沉浸其中,不爱回家,每个人都很开心。为什么孩子喜欢做游戏?因为这些游戏他们觉得有营养,他们能沉浸其中的事就能给他们带来成长。
————————
幼儿园里的现状
刚才我们看见的是在没有教育者组织的条件下孩子们自发的游戏。接下来,我们看看幼儿园一天的活动、场景是怎么样的呢?
1. 好古怪的拼音
我看到好多幼儿园排着满满的课程,上午三节、下午两节,几节数学,几节识字阅读,几节外语,几节拼音,黑板上打着格,写着“p-o-po,泼水的泼”,孩子们也跟着念“p-o-po,泼水的泼”,念了一天“p-o-po,泼水的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觉得很古怪,很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只是老师说学这个有用。孩子们学习的时候不像在广场上那么快乐,所以孩子们不愿意上幼儿园。
2. 入园时&离园时表情大对比
入园时
离园时
我们对比一下孩子来幼儿园和晚上离开幼儿园的表情:我送我儿子上学的时候我有感受,每天放学的时候他跟他一个同学在我车里又疯又闹、又喊又叫,早上上学的时候就挺安静的。我就奇怪,问他为什么上学的时候挺安静,放学时又打又闹的?他说早晨的时候没觉得憋得慌,晚上出来的时候就憋得慌,在学校憋了一天,回来要是不疯一会儿,不喊一会儿就不得劲。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受?
3. 走着走着就不想去幼儿园的孩子
我在路上看见妈妈们送孩子上幼儿园,我看小孩走一走停下来,说:“妈妈,今天我不上幼儿园。”妈妈训她:“不想上幼儿园怎么能学到知识呢,学不到知识将来怎么能挣钱工作呢?”再走几步,孩子又哭说:“妈妈,我还是不想去幼儿园。”走一走,停一停,哭一哭到了幼儿园,为什么孩子是这样一个态度呢?因为在幼儿园里没有在广场上欢乐。
4. 在海南挖了半年沙子的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一所非常好的幼儿园(不是非常“好”,“好”这个字不能乱用),是在一个非常著名的幼儿园。孩子非常不爱去幼儿园,去年寒假,孩子的姥姥、姥爷带孩子去海南三亚挖沙子玩,挖到2月末,孩子的爸爸妈妈给孩子打电话,说:“你该回来上幼儿园了。”孩子说:“幼儿园我是不上了,愿意去你们去吧。”
宁可爸爸妈妈都不要了,也不去幼儿园,后来真的是一学期没去。我说你孩子辍学真早,从幼儿园就辍学半年。一学期没去,天天在海边干嘛呢?认识了几个挖沙子的小朋友,互相留了电话,每天早晨起床后打电话,约好后就拎着小桶、小铲去海边挖沙子、摆城堡、灌水,玩了半年,乐此不疲。
回来之后我发现孩子成长了,眼神也机灵了,表情也丰富了,皮肤黑了。我们能不能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半年比在海边更快乐呢?我们在位的六百多位园长能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比他在小广场里玩的时候更高兴呢?
————————
所谓“好”幼儿园
什么幼儿园“好”?每个人眼里的“好”不一样。
孩子眼里的好是我能疯玩一天就好;
家长眼里的好是你能把小学一年级的东西都教完就好。
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好,还是《幼儿园指导纲要》里面的“好”都是能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就好。
什么是“好”的幼儿园?有这么多的“好”,我们看上去不同,这90分钟就是要解决不同。我们把看上去矛盾的东西协调起来,辨证起来。对立的东西统一了,矛盾的东西协调了,我们的观念就进步了。
————————
一起实践吧!
下面我们来试着实践这个进步。孩子们在幼儿园能不能快乐的过一天,而且也为后续学习、终身发展服务?有营养、有学习、有成长,而且很快乐的玩,能不能做到呢?我们还是从案例讲起。
1. 四岁到七十岁,老少通吃的两个小时都不过瘾的课
我自己给孩子们设计过这样一堂课:老少皆宜,最小的四岁,大的有家长,有七十多岁的老人。我们这堂课叫《探险过关》。过去教科书上讲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幼儿园的一堂课不能超过25分钟。过去我也这么想,但现在不这么想了。因为我上这堂课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到底能集中多长时间取决于你是不是用好玩的事,如果真是好玩的事,孩子注意力就拔不出来。《探险过关》这个活动本来想四十分钟结束,孩子们不干,一小时要结束,孩子们还不干,每次都要上九十分钟到两个小时那么长。当孩子感觉快乐的时候他不觉得累。
这堂课是什么样呢?我们把一个班的孩子分成四个小队去探险,探险的路上一共有九关,看哪个小队能过更多的关。每个关口都有一些困难,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需要用到的道具可以到平价超市买。钱发到每个人手里,孩子们拿着钱就到里面去买。我们设计了27种道具卡片,上面画着各种道具,有的是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刀、枪、葡萄酒。有的是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勇敢、合作、挑战、智慧、友谊。四五岁的孩子拿到钱之后都愿意去买刀枪,觉得这个用得着,在平价超市是5元钱一张卡,每个孩子发20元钱。一个小队五个孩子几乎每个买的都是刀和枪,最后每个小队都跨着无数的军火上路了。
过关的时候我们不会只用到刀枪的,比如说这关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过去,小组得拿出团结卡,很多小组都没有买,拿不出来,怎么办呢?也好办,我们在关口的位置有小卖店,小卖店的东西要贵点,你可以到小卖店临时采购你所需要的卡。有的小组在平价超市时钱已经花光了,一点钱没留,怎么办呢?也有办法,我们有一个当铺,可以把那些没用的卡片当掉,当铺比较黑心,前面5块钱买的,现在只能用5块钱回收两张。没有钱买卡片过不了关,只能先低价当掉,然后去小卖店高价买出来。
1️⃣走过一关后,孩子们发现,第一预先没有规划是要吃亏的,我们应该先规划好买些什么卡片;第二小队间没有合作也是要吃亏的,大家都买重复的东西不划算。所以到第二关的时候各个小组就开始规划,我们可能用到哪些卡片,开始讨论、分工,有时候会打起来。打起来不要紧,我们也不劝架,因为每过一关之后有一个领奖站,对好的要发奖。小组没有打起来、没有吵架、团结合作,得到50元奖金,小组因为吵架了所以没奖金。
2️⃣过这么一关之后,在过下一关时他们就不吵架了,即使被气得忍不住,我也控制自己不跟你吵架,不能发生矛盾,所以每个小组都能团结合作协商。
3️⃣再过了一关后,有小组买东西排队就发20块钱奖金,下一关别的小组也排队,不用老师劝。再过一关,因为这个小组轻声慢步靠右行,所以发奖金,其他小组没有。一共九关的活动,过了前四关之后,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团结协商合作、不吵架、做事有计划、要讨论、轻声慢步靠右行、买东西要排队……
后面的五关都是静悄悄的,大家讨论都压低声音,有谁忍不住就会有人轻声提醒他。孩子们互相提醒对方遵守规则、团结合作。
为什么孩子能够这么快学到合作,学到自控,学到规则,学到计划?因为他们在乎我们的游戏,他们想多过几关,他们觉得很好玩。玩了两个小时,孩子还不尽兴,家长来接孩子了,我们才连哄带骗地把孩子劝走,孩子们走时还问第二天还玩不玩。在这堂课中我们希望孩子学三个东西:规则、合作和计划。我们只用九关中的四关就能让孩子学到这些东西。所以只有让他快乐的时候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我们每一堂课的学习能不能让孩子很在乎,很想得到,很想发现,很想学会,而我们只不过在旁边轻轻地点拨一下呢?这才是我们老师该做的事,拎着耳朵往里灌东西不是老师该做的。老师是激发孩子兴趣的人,你激发了他的兴趣,他可以回家学、也可以自学,这是我们最主要的职责,所以任何一个活动我们都可以让他做得比较永久。
2. 拧巴的拼音
刚才说的前面探险过关是规则。现在我们说拼音。其实,我原来是坚决反对在幼儿园教拼音的。
我反对的第一个原因是拼音对幼儿来讲难学。
人有三套语言系统,从最自然的到最不自然的。
– 最自然的是我们张嘴说出的口语,孩子最容易学。
– 书面文字是第二套语言系统,孩子到两三岁学。
– 我们汉语里面有六千多个字,有些字大人也不认识,不认识的我们用拼音把他标上,所以拼音是第三套语言系统,更不自然,孩子学也最困难,可以开始学的年龄就越晚。
第二个理由,因为时间成本。
我们这些年做了两个教育部的入学准备研究项目。其中有一次,我们访问了75名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问她们:“幼儿园零基础的孩子上了小学多长时间能学会拼音?”回答结果是最慢的三个月,快的一个多月。我们在幼儿园学多久呢?从四岁左右开始学要两三年。算一下时间成本,用幼儿园两三年的时间成本去学小学用两三个月就能学会的东西,这是多么得不偿失啊!
偶像的神回复
后来我见到了我的偶像—中国学前教育的李老师。我说您反对不反对幼儿学拼音。他说关键不在于能学什么,不能学什么,而在于用什么形态学,是不是幼教的形态学。这比我原来想的要高明。
3. 美国孩子怎样练发音
我在做博士论文时研究过美国儿童语音意识训练的各种手段,美国孩子练发音是怎样的呢?比如玩这样的游戏,《哨兵和小桥》,我是哨兵,你们来过小桥,哨兵会问你口令,口令是一个音,你要能拼出一个含有这个音的另一个音出来,例如哨兵出a,你拼ma或da,只要含有哨兵给出的音就能过桥。这个不用教,不用练,只要玩上几次,孩子就能摸出拼读规律了。
再把游戏进一步发展,给出复韵母eng,你拼出beng或meng,虽然你不知道什么叫声母、韵母、单音、复音,但是这些游戏你都能完成,带着这些经验上小学,学两个月的拼音就易如反掌。如果有符合幼教形态的,孩子们感觉不到在学习而实际学习在发生,我们有这样寓教于乐的游戏,拼音、认字、计划、合作都能在快乐中学习。
4. 真正会说话的环境能激发孩子们的互动
有这样一个乡镇幼儿园,环境并不好,没有豪华大厅,只有一个狭小走廊,每个班的孩子都要经过走廊,园长有很好的幼教理念。现在幼儿园倡导“让我们的环境会说话”,“会说话”什么意思?墙壁上挂着一个东西就好像一个人天天站着说同一句话,没有对话没有交流,最好的墙壁说话是要能激发互动。
那个幼儿园是怎么做的呢?如中二班老师带着孩子们折纸青蛙,折好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把折的纸青蛙卖掉换成园币呢?”(注:园币是幼儿园孩子进入区角活动的凭证。)怎么卖掉呢?得先贴海报,海报上写什么呢?孩子们开始商量,有的说得写上卖纸青蛙,有的说得写出纸青蛙有什么用,能跳的。有的说还不够,还得写上为什么好玩,可以两个人一组比赛看谁跳得快,写上可以有几种玩法。有的孩子强调得标上价格。全班商量多少钱合适,最后说定三块钱合适,因为幼儿园别的什么东西是多少钱。这里面是不是有比较大小?有的还说得写上是中二班卖的,还得写上老师的电话。全商量完就开始写海报,老师拿来一张大纸,孩子们会写哪个字写哪个字,不会写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来,孩子照着样子就歪歪扭扭地写在海报上,还有不会写会画的就画出来,最后一张有着孩子各种不同手笔的大海报就完成了。接着就派两个孩子拎着浆糊把海报贴到外面的墙上。
这就叫“让我们的环境会说话”,怎么说话呢?得有人答。
中二班老师告诉大一班老师说:“我们弄好了,你带孩子去吧。”大一班老师领着孩子经过走廊,问道:“你们看今天墙上又有卖什么的?”孩子们一看太难懂了,老师帮助孩子读下来,弄明白了怎么回事。老师问:“你们想不想玩跳青蛙比赛的游戏?”孩子们当然愿意,那就赶紧回去写订货单吧。订货单怎么写呢?包括什么内容呢?孩子们一起商量,要说明要多少件。要多少件呢?孩子们说一人一件吧。那又有多少人呢?孩子们开始点数,22个人,要22件。3块钱一件,22件总共多少钱呢?乘法没学过呀,孩子们就一个一个算,3块,6块,9块……孩子们在算的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在为乘法积累经验呢?最后算出来要66块钱,太贵了,总共也没多少钱。能不能少点呢?孩子们商量两人一组玩一个,又按“笨”方法算出要11个,确定了订货数还要写明什么呢?还要写明交货日期。几月几日几点几分?这样孩子就学会了看日历和钟表。
一张订货单就写好了,将订货单送到那边,中二班接到订货单后欣喜若狂,马上开始加工,平时没有这么兴奋,今天折得特别兴奋,因为眼看着就能变现了。做完货后这边通知那边来取货和验货,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这里都包含了。那边取了货回去玩了一下午跳青蛙游戏。
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一天快乐吗?快乐。有没有学到东西呢?学到了。这里有没有识字、阅读、查数、计算?甚至有没有乘法和除法?我们不鼓励幼儿园学乘法,但是不反对孩子有这样的经验。有了经验将来学习这些都不难。所以还是李老师说的“不在于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而在于用什么样的形态教,如果能用寓教于乐,让孩子乐在其中的形态教,就没什么不能教的。”所以,幼儿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把我们想让孩子做的事变成孩子愿意做的事,把我们想让他学的东西,变成他想玩的东西,这是幼儿教师基本功的关键。
————————
记者的问题把我惹恼了
几年前,长春市成立了一个民办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由我牵头,每年都会办一些大型活动,尤其是办教师技能大赛,2012年决定搞课堂教学和教学活动设计,在评课过程中我会给老师们讲我的教学观念。有一天,一个电视台找我采访,是现场直播,主持人引用了一句话:“社会上有人说什么也干不了的人就只能去做幼儿老师”,我当时就火了。
我说:幼儿园教会孩子学会查数跟大学教授微积分是一样的。幼儿园教师和大学教授的知识都是一瓶子水,只不过他们瓶子里水的比例不一样,大学教授的一瓶子水里99%是数学,1%是大学生怎么学数学,甚至1%都没有。而幼儿园老师的知识体系里只要1%装的是数学就够了,99%是幼儿怎么理解数学,怎么样从按物点数到手口一致到按数取物到说出总数到分解组合到不进退位的加减,孩子每一步是怎么理解的、困难有哪些、我要怎么样带着孩子突破困难,我们脑子里99%装的是这样的知识才能教会数学。设想一个幼儿园老师的99%没有了,只有1%的数学,我们就会被别人看不起。从数学知识上讲幼儿老师可以少于小学老师,但从幼儿心理和教育的规律上我们一定要比小学老师知道的多,小学老师知道的比中学老师知道的多,中学老师比大学老师知道的多才能把小孩子教好。如果99%没有了只剩下那1%当然人家会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真正专业化的东西不具备。所以一个幼儿老师的专业素质是体现在理解孩子怎么学,知道老师怎么教的技巧,而不在于我们知道知识本身,然后把这些灌输给孩子,那样层次就低了,因此我们不是给孩子灌输知识的一个人。我们不能当一个灌水的老师,以后不要再说“要给孩子一杯水我们要有一桶水”这样的话了,我们要激发孩子去找水的愿望。
最好的教育是刚好的扶手
推理思考问题的过程,是神经建立联系进而推理能力提高的过程。你们很多是当园长的,你多听课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训练的内容,这个班20个孩子,有10个孩子是训练之前就会,训练之后还会。另10个是训练之前不会,训练之后还不会。我们有很多节课是这样,顶多是原来会的孩子做的快了一点,这是训练功效不是教育。教育是搭起来阶梯,不能在原地踏步,光有阶梯不行还得有扶手,哪些是扶手?范例、提问、对话、辅导、操作、经验、扩展,这些都是扶手,得让孩子沿着阶梯、扶着扶手走得越来越高。
最好的教育是既不给他过多的扶手,也不给少于他需要的扶手,而是给他刚好的扶手,并且在该给的时候给,在该撤的时候撤。教学就是搭梯子,架扶手的艺术,而且是寓教于乐的艺术。
我们看一堂课好不好,不用看老师表演的好不好,就看孩子们的表情,多数公开课孩子的表情都是木然的无聊的走神的呆板的,或者听说老师要提问,变成焦虑的紧张的害怕的回避的危险的,这些表情下学习都很难发生。
有一个著名心理学家做了几十项实验研究总结出共同的道理:人在消极的情绪里只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回避,走神也算回避;第二件事是攻击,破坏东西。消极情绪留下来是有用的,你吃了一个难吃的东西,吐出来以后就不吃了,这就是有自我保护的功能。我们在课堂上总是用那些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去组织教学,高度压力和竞争让很多孩子感觉到消极情绪,于是就形成了对知识回避的态度。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天有多少时间感觉到的是消极情绪,包括无聊,紧张,烦恼,害怕等,有多少时间感觉到的是积极情绪。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你一天中感觉到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三比一,你今天就过得去,如果达不到就是糟糕的一天,如果一辈子都达不到的话就是糟糕的一生;如果达到五比一,六比一,甚至九比一的话就是幸福的一生。人只有在积极情绪的时候才真正专注投入,积极情绪的功能使我们朝向、趋向、走向、探索、接近。你感觉到喜悦时不愿意出来,你感觉感激的时刻是愿意走向感激的人不愿意离开,你感觉到爱的时刻是愿意依偎不愿分离,所有积极情绪的功能是让我们趋向探索。消极是回避,我们如果不能做到寓教于乐,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里面三比一以上是积极情绪,我们孩子学会的是厌学,是回避,这样能为他后续学习服务吗?能为他的毕生发展奠基吗?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快乐中真正的学习,我们看一堂课好不好就看孩子的眼神,看是不是有积极情绪在闪烁。
上个月组织大赛时有节课很好,叫《蝴蝶的一生》,有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蝴蝶一生四个形态的变化,卵、虫、蛹、蝶;第二是情感社会目标,让孩子像毛毛虫变蝴蝶一样克服困难,不怕挑战,为了自己的美好目标、美好理想去努力;第三个是语言目标。课上了两轮,第一轮上得不好看,主要是道具不好看,但我看到孩子眼里闪烁的全是喜悦的眼神,说明这课底子好,能改出来。课改完后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是笑声最多,孩子眼神放亮光最多的一堂课。孩子眼里闪烁的都是喜悦的、求知的、兴奋的、紧张的、沉浸的、专注的目光。人只有在这些时候,学习才真的发生。学习是什么,只不过是我们大脑里面神经细胞在建立联系,学习是让我们原来连接不到一块的神经细胞连接在一起,只有在沉浸、喜悦、专心致志的时刻这些细胞才真正的发生。
最后用一句维果斯基的话来结束今天上午的90分钟。维果斯基说,如果把人的学习分成三段,3岁以前、3-6岁、6岁以后,这三段学习是不一样的。三岁以前的学习是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让他学习就干他想干的事情,我们把这种学习叫做自发性学习;六岁以后学习的特点是老师让你干嘛就干嘛。三到六岁的学习是什么?维果斯基说:三到六岁的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于怎样把我们大人想让他干的事变成他想做的事。一个教师好不好,素质高不高,技能强不强就在于你有多少能力把你想让孩子干的事变成孩子想干的事,一个园长水平高低就在于能培养多少这样本领的教师。
九十分钟就讲了四个字:寓教于乐。谢谢大家!
文字来自盖笑松教授主题演讲
图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