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保全童心便是弘扬传统文化——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涌动,一些幼教机构和家长把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传递给幼儿,以为诵读一些经文典籍、模仿古人礼孝仪式等,便是继承弘扬了传统文化,而忽视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保全童心便是弘扬传统文化——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幼儿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鉴别、扬弃、转化和创新。自本期起,本刊将推出“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系列报道,关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发展难题和有益尝试。

保全童心便是弘扬传统文化——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

“在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莫过于让幼儿园能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学精神。”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循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学精神这一脉络,记者与其展开了对话。

保全童心便是弘扬传统文化——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应加强研究

记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成为学界和民间的热点话题。这里面牵涉到一些基础问题,例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什么。

刘晓东:在历史上,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有争论的。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有天壤之别,我这里不谈这个问题。我想说说明朝时期的一个历史公案。

明朝晚期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一套童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在李贽看来,童心是第一位的,经书、圣人之言等是第二位的,经书、圣人之言等均应守护童心而非障蔽之。他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其实质还是反对以外部文化障蔽人内在的天性,只有如此,社会文化才能由于每个人童心的保全与充分表达而得以兴旺发达。

李贽代表了现代社会的方向,遗憾的是他的下狱自戕标志着中国的近代思维、现代思维甫一出场即遭扼杀。亦可看出,在中国所拥有的文化传统中,有些文化传统是与文化专制、思想禁锢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能弘扬这些东西。

我提出李贽下狱自戕这一公案,就是想指出,应当加强对“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的研究,这是能否在正确方向上弘扬传统文化的理论前提,否则有可能南辕北辙。

幼儿园弘扬传统文化宜持审慎态度

记者:据我所知,您一贯主张,儿童教育应当师法自然,尊崇天性。您认为在幼儿期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注意什么?

刘晓东:我注意到,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件中提到的学段分别是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而未提及幼儿园。

可见,文件的制订者对于在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审慎态度。我是赞赏这一审慎态度的,这是由我对幼儿园使命的理解所决定的。

“幼儿园”(Kindergarten)这一教育机构最早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并命名的。福禄培尔认为,幼儿园与学校是不同的,学前儿童“不能(像大年龄儿童那样)接受训练与教学,而只需要单纯地发展”。

幼儿园是按人性胚芽成长的自然法则来开展教育的地方。福禄培尔超越前人的地方在于,他对童年有更为深刻的洞见,他发现童年在人生中具有崇高的位置。他甚至认为,如果成人不断发现童年的意义并满怀敬意地“与儿童一起生活”,便能开启人类的新纪元。可以看出,这与中国的童心主义思想是相似的。

记者:在福禄培尔之后,还有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她是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的?

刘晓东:蒙台梭利将福禄培尔等人的观念又向前做了推进。她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精神财富和心理能量,这是儿童成长的源泉和动力。她的“内在教师”概念其实是将儿童的这种先天的精神财富和心理能量做了拟人化的指称。

她主张,外部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尊崇与遵从儿童的“内在教师”,这便抑制了外部教师在教育中的“任性”。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并不是教师教某些东西,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一种自然过程”。显然这与中国的童心主义思想是相互呼应的。

保全童心便是弘扬传统文化——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童心主义是当前需要弘扬的传统文化

记者:中国的童心主义强调童心是文化的本位,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会有所贡献吗?

刘晓东:当然会有所贡献。“童心”或“赤子之心”是中国童心主义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复归于婴儿”、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到宋代陆氏兄弟“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到明代王阳明的“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再到明末罗汝芳“赤子之心自能做得大人”,再到李贽的童心说或童心本体论,童心主义哲学的建设基本完成。

钱穆去世前作《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总结道,中国传统文化可贡献于世界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说,并认为“天人合一”是儒学的最高命题。我以为,在儒道释各家学说中,最能高明地体现“天人合一”说的,当属童心主义思想。童心主义思想是中国“天人合一”说最充分、最完全的体现,是中国“天人合一”说的思想高峰。

童心主义所强调的童心本位与现代教育学所主张的儿童中心、儿童本位可以相互会通、相互支援。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学体系建设可以在本土思想资源里找到深厚而肥沃的土壤。在我看来,童心主义是当前需要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

保全童心便是弘扬传统文化——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反对在幼儿园开展“读经”活动

记者:您肯定也看到,近年来许多家长让孩子在家死记硬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或干脆送孩子去专门的“国学培训班”“国学幼儿园”。一些著名学者也在支持幼儿读经。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刘晓东:如果不了解现代幼儿教育观念,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出现“幼儿读经热”是难免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学者如果不了解现代幼教观念,那么,他们中有人将鼓吹幼儿读经作为自己的文化使命或道义责任,也在所难免。

例如,某著名学者曾提出“胎教诵读”“学龄前儿童诵读”等,声称听读“诵本”能够让人从娘胎里开始得到“经典的熏习与护持”。这就将读经变成了巫术,这种思维显然是原始思维。

这位学者还主张幼童从学会说话开始,用不到两年时间背完十多万字的“诵本”,然后反复复习,到学龄前阶段结束时,将“诵本”背得“滚瓜烂熟”。这种读经方法其实是将外在的、与幼儿生活异质的东西强行塞入幼儿的生活。它破坏童心,破坏幼儿在其独有的生活中实现其成长的种种途径和时机,对幼儿成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在幼儿园弘扬传统文化的这种做法是值得警惕的。我不主张幼儿读经,我反对在幼儿园开展“读经”活动。

保全童心便是弘扬传统文化——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幼儿园应千方百计保全童心

记者:幼儿教育蕴藏非常复杂而深奥的专业性学问,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不能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那么,您认为如何在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呢?

刘晓东:在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莫过于让幼儿园能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学精神。

我国最早的教育学文献《学记》即强调“禁于未发之谓豫”,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让年幼儿童接触难度较大的学问,这一原则称为“豫”。所谓“豫”有丰富的意义,即:要让年幼儿童悠闲舒适,从容成长,让儿童享受当下的生活,避免有损于儿童的成长。《学记》篇幅虽小,但其义理博大精深,可谓中国乃至人类教育思想史上康的婴孩。

这种教育观在中国思想史中从未断绝。《传习录》这样记载王阳明的观点:“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也就是说,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天性,使人的天性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来展现其自身,让潜存的“未发”在“当其可”之时转化为现实的“已发”;面对人的天性,教育者应“勿助勿忘”,而非“揠苗助长”。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教育学传统,它们与现代教育学观念是可以相互会通、相互支援的。

为幼儿的康成长提供各种教育条件,让幼儿“从本原上用力”,对其不做过分要求,使其不受过多干扰,保全其童心,这便实现了幼儿园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每个幼儿只要保全童心,便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幼儿园千方百计实现保全童心这一教育目的,便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这也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身上、在幼儿园那里得以复活。还有比这更能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措施吗?

 

文章来自《中国教育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保全童心便是弘扬传统文化——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