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关于批评
孩子做得好,自然要表扬他,要欣赏他;没做好,也要批评他,甚至惩罚他。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但批评、惩罚不等于体罚、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伤及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信心。它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
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还是不管用。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和批评呢?
批评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
批评权威化
家长的错误理念:
错在孩子,父母没有错!你还狡辩,我还治不了你了!
理念解析:
很多父母总是理直气壮,认为自己没有错,在训斥孩子时,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
在这里父母就要想想了,你所有的言行都是正确的吗?那孩子的错是怎么产生的呢?谁该对孩子的错负主要责任呢?“子不教,父之过”,你是父母,孩子有错时,你是否要承担不教之过呢?
更有很多父母受传统的权威式的教育观念影响,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常常把权威架式摆出来,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把孩子放在一个弱势地位,可孩子是有思维的人,你可以通过强迫或者打骂让孩子暂时屈从,但是对孩子来说,口服心不服,这样您还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吗?
小妙招:
家长批评孩子之前要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误区二
批评泛滥化
家长错误的理念:
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理念解析: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本来就是摔碎花瓶的事儿,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考试没考好,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直接屏蔽了这个电台。
批评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最重要的是,家长把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从而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有这样一种现象,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
小妙招:
批评时,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切忌翻旧账。
批评的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到好处、切忌唠叨!
误区三
批评情绪化
家长错误的理念:
不吼孩子几句他不听啊!
理念解析: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神犀利、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
家长说完了,心里痛快了,也平衡了。而家长可能不知道,试想,在呵斥孩子的时候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一般会马上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孩子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
您有没有发现?孩子犯错后的愧疚、不安,会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明白,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
小妙招:
家长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批评时,表情要严肃,语调平和而坚定,眼睛要注视对方!
误区四
批评简单化
家长的错误理念:
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理念解析:
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如:孩子赖床的现象,家长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他按时到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
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老师批评他。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正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才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凶他何用?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小妙招:
批评不是目的,改正才是王道!家长不要说“别做什么”,而要说“应该做什么”!
孩子失败时、做错时,家长不要指责,只要要求她再做一次!
误区五
批评急躁化
家长的错误理念:
有错就要当场认错!
理念解析: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还没意识到已经犯下错误或者意识到错误带来的后果时,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了。
人犯错误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小妙招:
批评孩子时,家长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家长切记不要给孩子随意下结论、贴标签!
批评的策略和方法
讲究方法的批评,才会使得教育方式艺术化、有温情、轻松易接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汉堡包式沟通法是适合于任何人之间的一种沟通方法。
第一步:
汉堡包最上面的一层是面包,面包最大的特点就是软软的、甜甜的。当孩子犯错误之后,家长一定要明确你这次批评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
如果家长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满足沟通的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孩子愿意开口和你沟通;二是你说的话,你讲的道理,你给的建议,孩子愿意听进去。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就是因为没有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才导致最终的批评没有丝毫效果。而这层面包,家长要说一些孩子愿意听的话,或同理心回应,先让自己在情感上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上,接下来你讲的道理孩子才愿意听进去。
第二步:
汉堡包中间一层是肉和青菜,最有营养价值的。当做好第一步的铺垫,家长就可以把这件事情最关键的部分——孩子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讲给孩子了,并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批评。
第三步:
汉堡包最后一层是面包,同样是软软的、甜甜的。当家长进行完批评教育之后,一定要做好语言的安慰和鼓励。这个语言一定肯定的、积极的、乐观的,展望未来和期待未来的。
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批评孩子?
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尽量不要在以下地点: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在第三者面前批评孩子,比直接责骂孩子更伤孩子!)
不同年龄阶段,批评方式也不同:
2岁以下:不主张直接批评
父母提供一个安全环境,为孩子的不小心犯错负责。
3-5岁:直接告诉孩子结果
对三到五岁的孩子,批评时最好不要随意做评价,让孩子给自己打上“我很坏”“我就是不会做事”“我很笨”的标签。
6岁到小学期间:适当惩罚
6岁后的孩子犯错时,适当的惩罚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提前约定规则。
结语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做好孩子,只要你让他知道这样做是在帮助他成为真正的好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怎样惩罚,你都是爱他的。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任何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家长们的教育智慧和艺术水平。要透彻理解教育的本质,才能走出误区,直抵教育真谛。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由本文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