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从社会中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科学活动离不开对事物或科学现象的观察。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持续性、逻辑性也逐渐提高,由此可见,大班是培养和发展幼儿观察能力的最佳阶段。而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万物生长收获衰落都能给孩子带来直接的体验和心理感受。
那么如何在大班自然科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我们组织的“山楂”系列活动中,我有很多感受,总结如下:
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科学教育中,以观察为基本手段,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主要保障。
我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美丽的山楂林总是细引着孩子的目光。因此,我合理利用幼儿园环境,从山楂树的发芽、长叶,开花,结出青青的果实,到逐渐转红,采摘山楂,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活力。这些观察的环境氛围,都是幼儿所喜爱的,而且都对幼儿富有启迪性。并且,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场地特点,教师用心设计,把控人数,让每个孩子都能近距离接触所要观察的对象。
例如:在熬制山楂酱的活动中,以前的做法是幼儿远远的观看老师熬制,根本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调整后,我们把幼儿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到6-8个人,每组把两张大桌子拼在一起,幼儿围在桌子旁边,而两张桌子拼好后,既能保证幼儿安全,不被汤汁烫伤,又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清晰地看到山楂如何熬制成酱,性状发生什么变化。
《指南》中科学探究领域的目标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获得直接的科学经验,都是通过他们自身的观察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挖掘一日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因势利导,适时教育,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通过观察去找答案,促进幼儿对观察对象获得深刻的印象。
在制作山楂食品的过程中,从筛选、清洗、讨论制作什么食品,怎么制作等等,都让孩子自主活动,每一颗果实经历过孩子的审视,经过孩子的小手触摸,经过孩子亲口品尝,多种感官的利用,让孩子深刻感知。通过一次次接触,孩子们有了充分认真观察的机会,他们发现山楂果实的蒂和柄长在山楂两端,分别是果柄和花朵生长进化而来,并且知道山楂蒂的小孔里容易有微小的脏东西,吃的时候要先去除果蒂。山楂外皮上有白色斑点,在果实发生霉变或者受热等变化时候,这些斑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或者消失。山楂果核是围绕着中间一个立柱整齐排列生长的,就像蒜瓣的排列。每一次发现都会让孩子们非常欣喜。
在幼儿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懂得放手,给与幼儿自主观察的时间和机会。
如在“筛选山楂”活动中,我没有简单地告诉孩子们需要挑选什么样的山楂,而是让孩子们观察山楂食品的成品,讨论自己喜欢吃什么样子的山楂,为什么?说说自己挑选山楂的标准。并让孩子们都动手去试试,看看自己的标准行不行。林林说自己要挑选个子大的红红的山楂,结果挑了好几个,都发现山楂上有小虫子吃过的痕迹,还有的开始腐坏了。他有些沮丧。又仔细看了其他的山楂,最终挑出了自己满意的山楂,个头不大不小,无虫咬,没有坏的痕迹,并且挑选出的山楂个头都差不多,他说这样做出来的糖葫芦才整齐好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急于介入,而是不动声色地观察幼儿的行为,给了幼儿足够的观察时间,让幼儿从中学到了有序观察的方法。如果教师急于将操作方法告诉幼儿,或许幼儿会更早更顺利地完成任务,但却失去了通过自主观察获得经验的机会。由此可见,教师的静默观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以足够的耐心等待幼儿在探索中主动观察、发现,从而获得直接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观察能使幼儿对各种事物产生兴趣,浓厚的兴趣又会把观察引向深入。幼儿在观察活动中出于好奇会时常发问,教师要有耐心,首先给予表扬,然后给予科学的回答,并引导他们继续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往往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观察行为超乎预料时,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武断地阻止,而要通过询问等方式与幼儿沟通,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在孩子们提出质疑的时候,教师要善待幼儿的“小插曲”,巧妙地引导,以恰当的方式支持幼儿的观察。
比如熬制山楂酱的活动中,炊事员往已经加热好的锅里先放了一点水,思雨立刻说:“什么味道啊,好难闻!”有的孩子也跟着捂鼻子,或者咯咯笑,活动似乎被这一句话搅乱了。我没有批评思雨,而是请孩子们仔细闻闻,认真观察,猜猜到底是什么味道?思雨自己首先找到答案,是水倒到加热后的锅里后产生的味道,非常轻微,而随之而来的糖加到水里熬制后的味道有一点点刺鼻。这说明物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虽然化学原理孩子们不懂,但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孩子们找到了自己能理解的比较正确的答案。当孩子们明白后,我又趁机向孩子们提出“熬制一会后,再问问,味道是不是还会有什么变化?除了味道,山楂还会有其他变化吗?”等问题让幼儿思考,帮助他们养成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其自觉观察事物的兴趣。教师根据幼儿观察的进程,捕捉有利的时机,顺势回应幼儿,巧妙点拨,能激发幼儿的进一步观察,以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与经验。
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因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或偏差,而造成观察结果的不同,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去更正并简单地告知正确的做法,而应顺着错误,引导幼儿在交流验证的过程中去进一步观察,从而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比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更有意义。
如在“熬制山楂酱”活动在交流梳理的时候,孩子们发现有的组的山楂酱比较稠,但是山楂块大;有的组熬得比较稀,但是已经是糊糊状;有的组山楂酱有一点淡淡的糊味。通过回看操作视频,认真对比观察每个组操作的步骤,孩子们发现是因为每组加水和糖的量不同,制作山楂酱的时间和结果就会不相同。就这样,通过不断地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和概括,幼儿进一步感知了熬制过程中,用水量的多少及山楂的大小、质地;火候的掌握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我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实验过程中,山楂的形状颜色等变化,允许幼儿在观察中互相交谈,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记录下来。使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既巩固了观察所得的知识,又加深了观察所得的印象,对事物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了。
《指南》中“科学探究”领域目标和教育建议的颁布与实施,对一线教师而言,观念的触动是较大的,但要具体落实到行为上和改变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在今后的自然科学活动中,更关注孩子已有的经验,关注孩子的观察和探究过程,关注幼儿科学活动的特点,并依此及时地调整优化指导策略,引领孩子们亲历科学探究的整个历程,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由本文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