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户外游戏活动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幼儿认知、社会、科探等多方位发展的游戏空间。本文将通过户外案例试述“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如何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户外活动 社会性 科学探索 认知
课程游戏化倡导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八字游戏精神以及课程实施的六个支架如春风扑面而来,冲击着固有的“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思维定势。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阳光的温暖,看着蝴蝶缓缓地停在一片花瓣上,感受无比的宁静和愉悦。对于教师来说,户外活动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让课程更加丰富、更能帮助幼儿多元发展的生长点。幼儿园户外场地其实是一座开满奇葩的花圃,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领幼儿进入其中,嗅闻朵朵花香,让幼儿徜徉其间,陶醉于那无与伦比的智慧之中。本文以项目课程《池塘的故事》为例,试述如何在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的多元发展。该项目课程内容大致包括“热点话题的产生”、“教师的点拨”、“幼儿规划池塘”、“确定规划方案”、“实施规划方案”、“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以及“课程留白”。在这一项目课程中,涵盖了“幼儿的活动”、“教师与幼儿的活动”以及“家园活动”,期望通过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获得多元发展。
一、户外活动促进幼儿的科学素养发展
《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项目课程《池塘的故事》一开始,孩子们对新建的池塘十分好奇,并热烈讨论,持续时间长,甚至在午餐后休息也在三五成群地闲聊着今天看到的“新池塘”。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新的问题则要找出问题的关键、要害。”比如:在管理池塘的过程中,幼儿首次发现问题:“池塘的卫生情况很糟糕。”于是,他们提出“成立护河小分队”的想法。根据自己的设想,他们制作了“护河队工作牌”和“护河警示牌”。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护河警示牌被一场大雨淋湿了。面对第二个问题,他们先是猜想“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其中一位幼儿斩钉截铁地说:“一定是昨晚的雷雨打湿了!”幼儿一脸惆怅,因为想不出有什么材料能够帮助他们制作新的“防水警示牌”。通过教师的点拨,他们得知一种“新型材料”——塑封纸。接着,他们重新以图文的表征方式制作了一张护河警示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首次使用了“塑封纸”和“塑封机”。就这样,幼儿园的新池塘在“护河小分队”的管理下,清洁卫生工作一直保持得很好。某一次长假过后,某一位幼儿发现在池塘里漂浮着一个“小铁盆”,注视了几秒,蹲下身,头又往前探了探,嘴里咕噜着:“这个铁盆居然没有沉下去?”面对这一问题,周围没人回应,但却是富有教育价值的一个提问。看着这一即将不告而终的“好问题”,我接过了话:“真的很有意思,它身体里空着,就像一艘大铁船。”教师的适时介入让这一个话题得以延续,并推动了幼儿在后续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有效经验和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在选择帆船的制作材料过程中,幼儿依次选择了“PVC管”、“矿泉水瓶”以及“泡沫板”,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最优的材料是“泡沫板”。(见图1)
图1
二、户外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每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参与一些有目的的活动,会体验成就感,也能够体验自己的能力在一天天成长:当幼儿能自己把秋千荡高、能爬得比以前高、能丢球和接球、能熟练地骑脚踏车,能够彼此合作,制成一艘船时,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悦与自豪。当幼儿共同协商,设计心中的最优方案,以及遵守约定的规则,他们的社交技巧也在增长。在项目课程《池塘的故事》中,幼儿逐一发现待需解决的问题,并公共商量,大方清晰地讲述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最终民主选择最终“解决方案”。比如:在首次制作帆船时,幼儿使用了PVC管作为船身,将其固定,并用塑料纸将管口密封。当帆船下水时,幼儿发现船在水面停留了5秒左右就往下沉。经过检查,幼儿发现塑料纸是由“橡皮筋”固定的,总是不够牢固,因此漏水下沉。于是,幼儿改用了矿泉水瓶,但是发现帆船的“桅杆”很难在瓶身上固定,继而导致“桅杆”摇晃,船的方向不受幼儿的控制。幸运的是,幼儿在班级比赛中获晓一个“新材料”——泡沫板。由于既轻便,又易固定,成为幼儿的最佳选择。果然,在第三次尝试实验中,幼儿能够保证帆船不下沉,并较为轻松地控制帆船的“行驶航向”。作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我提出“来一场帆船友谊赛”的倡议。在接下来的“帆船友谊赛”中,幼儿自主自信地介绍着各自的帆船,也大方地表示对伙伴的帆船很感兴趣,也希望能够尝试模仿做一个。教师原先提出的“帆船友谊赛”转而变成一场其乐融融的“帆船博览会”(见图2)。不难看出,在这次户外活动中,幼儿之间在学习着合作、友善、自主、坚持、尊重……
图2
三、户外活动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3-6岁的幼儿对户外活动中有趣的现象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和疑问。在教师的日常班级管理中可以体会:一些幼儿可能有很多机会去探究,而另一些幼儿几乎没有什么机会真正仔细地观察他们在地上或者落叶堆中发现的小动物,又或者是石头缝里长出来的绿色植物。在幼儿观察和描述周围事物与现象时,这些最初的探究会为他们提供一些普遍适用的经验。反复的户外探究给幼儿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使他们了解世界上许多有趣的现象背后都蕴藏了待你发现的奥秘,得以提升认知世界的能力。还是以项目课程《池塘的故事》为例:在帆船相关的活动中,包含了“教师的点拨与介入”、“幼儿的自主讨论与操作”以及“活动的留白与反思”。面对幼儿的好奇,教师提供了一个情景化的探索场景,为幼儿创设制作帆船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关注形状和材质可以决定一艘“好”船,并向幼儿介绍书籍里、网络中或社区周边的真船时,会帮助幼儿进一步形成他们自己的关于沉浮的观点。教师的具体支持行为如下:
1.分享制作帆船和观察帆船的经验。
2.在池塘中了解制作船的最优材料。
3.通过合作等方式,让船航行。
4.构建有关材料影响船航行的观点。
1.在阅读区投放有关船的科普书籍。
2.在晨谈中引入有关船的科普文化知识。
3.《帆船探秘》调查表(“船的形状”、“船的尺寸大小”、“船的材料”)
一、导入活动
(一)朗读一本描述船的故事书。
提问:
1.你为什么认为船会浮起来?
2.什么会让船沉没?
3.你认为什么能帮助船浮起来,即使船上有许多动物?
(二)讨论并记录制作船的材料和步骤(见图3)
提问:
1.你想要制作什么样的船?
2.你要怎样让你的船不会沉没?
图3
二、幼儿探究与操作
(一)观察并记录幼儿选择材料和步骤。
(二)鼓励幼儿谈论他们制作船的想法。
提问:
1.你做了什么能让船不会下沉?
2.你用了什么来制作船?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材料呢?
3.当你把船放进池塘,你认为会发生什么?
4.你的船是什么形状的?你为什么选择设计这个形状?
(三)幼儿操作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帆船友谊赛”,并记录详细记录不同材料、形状、大小等属性的帆船的得分情况。这一统计表可以作为赛后的谈话内容与总结。
三、活动留白与反思
(一)活动留白 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一个水箱,并投放其他类别的船以及单元重量的“货物”。幼儿可以在每次操作后,用纸和笔以图文、符号等表征形式记录操作与观察结果。船的形状、材质、承载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货物放置的位置等方面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一艘船是否能够漂浮。这一关系过于复杂,幼儿无法完全理解。但应该鼓励幼儿构建关于什么是一艘“好船”的理论,同样也应该鼓励他们解释自己的理论观点,并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二)活动反思 在帆船友谊赛中,幼儿会意识到气流的力和方向、制作材料以及船体形状等因素都能影响船的运动。比如:尽管气流可以产生让物体移动的力,但是只有当船顺着风运动,也就是风吹的方向和船预设的行驶方向一致时,帆船才能被吹在帆上的风直接推动。这就是幼儿在帆船比赛中所需要探索的力。但是,教师应该知道这并不是影响帆船运动的唯一的力。 当船不是顺风行驶时,帆的作用好比机翼。当最先着风的帆缘迎风时,在船帆迎风的一面会形成一个低压区,在帆船背风的一面会形成一个高压区。高压区推动着帆船向低压区运动,鼓起船帆,随风推动船体。这就是帆船之所以不单单只能顺风运动的原因之一。尽管幼儿不能理解高压与低压的概念,教师仍然不应该让他们认为帆船运动仅仅是因为“风推动帆船”。 通过以上的教师支持行为以及幼儿的操作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在“提问”、“假设”、“操作”、“观察记录”以及“交流总结”等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彰显了各自的认知意识与能力。
《儿童心理之研究》中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能给予幼儿快乐,游戏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更能让教师了解幼儿真实的发展水平。作为课程游戏化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户外活动给予幼儿康、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等多方位的发展空间。我园将持续有效地组织开展自主户外活动,以更好地鹰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焱,何梦焱著,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8 :60-61.
[2]刘焱著.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9
[3]魏惠真著,各国幼儿教育[M ].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0. 2 :289- 308.
[4]朱莉·布拉德著,陈妃燕,彭楚芸译.0- 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