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是指幼儿因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行为,使踝关节突然发生超出生理范围的活动时,引起肌肉、肌腱、 韧带、筋膜和关节囊等组织产生撕裂、断裂或移位等,以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色紫青为主要表现的损伤性疾病。
幼儿踝关节扭伤主要有以下两种临床症状:
1.外侧韧带损伤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因此,在临床上,幼儿的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幼儿踝关节扭伤时,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淤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足内翻时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幼儿踝关作扭伤时,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局部症状更明显。 由于失去外侧韧带的控制,可出现异常内翻活动。有时外踝有小片骨质连同韧带撕脱,称撕脱骨折。
2.内侧韧带损伤由足部强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其临床表现与外侧韧带损伤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主耍表现为幼儿的内侧韧带部位疼痛、肿胀、压痛,足外翻时内侧韧带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脱骨折。
教师在检查幼儿踝关节扭伤时应注意观察疼痛和压痛点的位置,肿胀的程度、踝关节是否畸形等。这时,教师应一手握住幼儿的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只手握住幼儿的足跟向前拉,检查活动范围是否变大。
主动预防幼儿因运动导致的踝关节扭伤与扭伤后及时、正确地处理是同样重要的。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正确、合理的训练与游戏。教师应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训练、游戏方法,科学地进行活动。
- 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幼儿的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教师教育幼儿在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
- 教师应建议幼儿在做不同的活动时选择相应类型的鞋子。如在不平的路面运动时,选用高帮鞋或靴子。
- 教师应阻止幼儿穿已经变形或鞋底不平的鞋子。
教师积极预防,对受伤幼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才能减少幼儿踝关节扭伤发生的几率。当确定幼儿踝关节扭伤后,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幼儿矫正踝关节扭伤。
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踝关节扭伤,如果孩子踝关节扭伤,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按摩治疗,缓解幼儿的疼痛。
(1)可让踝关节扭伤的幼儿仰卧,轻擦幼儿的伤部,以透热为度。
(2)用拇指指腹在幼儿损伤的局部轻柔地按揉,时间为1〜3分钟。
(3)可让幼儿呈坐位,教师一手由外侧握住足跟,用拇指压于幼儿韧带所伤之处,另一手握住幼儿的跖部,轻摇1分钟。
(4)可双手握住幼儿的足部,在拔伸力量下将幼儿的足跖屈,再背屈,同时可以拇指向内、向下用力按压幼儿的韧带损伤部位,以幼儿能耐受为度,如此反发操作5〜8次。
(5)还可双手掌相对用力,自幼儿的膝关节向下,反复搓揉至幼儿扭伤的踝关节周围,以局部发红、透热为度,时间为2〜5分钟。
2. 对于幼儿轻度的踝关节扭伤,在扭伤后,可马上进行冷敷,以减轻血肿,同时,可以外敷活血化瘀的药物。这样可以使幼儿扭伤部位的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如果幼儿踝关节扭伤较重,引起韧带较重损伤,应用宽胶布条固定住幼儿扭伤的踝关节,并及时送幼儿前往医院就诊。另外,教师还需注意检查幼儿的膝关节,以排除与踝关节最接近的腓骨旋转性损伤和膝部韧带损伤的可能。
教师在采取了以上措施后,要联系家长,将幼儿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査,以防出现隐患。
3.处理幼儿踝关节扭伤时位注意的事项:
(1)处理时,教师可先用弹性绷带将幼儿的踝关节固定,于伤处外敷冰块,再用绷带固定冰袋和踝关节。
(2)固定几分钟后(约3〜5分钟)可先取下绷带,此时如果幼儿受伤部位肿胀尚不明显、肌肉痉挛也较轻,教师可先进行简单的检查, 确定幼儿有无骨折或脱臼的可能、韧带损伤的程度,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3)在幼儿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教师的手法要轻柔和缓,以免加重幼儿踝关节扭伤的损伤性出血,同时不要热敷。
(4)在幼儿踝关节扭伤的恢复期,教师的手法应适当加重,同时可以配合局部热敷。
(5)教师还应注意幼儿踝关节扭伤部位的防寒与保暖。
转载自:《幼儿教师必知的88条安全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