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鼻骨结构脆弱,受到撞击时极易造成鼻骨创伤。外鼻创伤占幼儿鼻部创伤的50%, 其中以裂伤和鼻骨骨折较为多见。幼儿外鼻创伤常伴有鼻中隔外伤,还可能出现软骨脱位、弯曲、骨折、黏膜撕裂及鼻中隔穿孔等。由于暴力作用的情况不同,幼儿鼻骨创伤的程度亦不同,因而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1. 幼儿鼻骨创伤的类型取决于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如打击力来自侧方,可发生一侧鼻骨骨折并向鼻腔内移位,造成弯鼻畸形;如打击力量较大,可出现幼儿双侧鼻骨连同鼻中隔同时骨折的情况,整个鼻骨向对侧移位,畸形更为明显;如外力直接打击于幼儿鼻根部,则可发生横断骨折,幼儿的鼻骨与额骨分离,骨折片向鼻腔内移位,同时可并发鼻中隔和筛骨损伤;如幼儿鼻骨受到正前方的暴力打击,则可发生粉碎性骨折及无塌陷移位,出现鞍鼻畸形。
2. 鼻腔黏膜与骨膜紧密相连,因此,幼儿鼻骨创伤常会伴有鼻腔黏膜撕裂而出血。
3. 幼儿遭遇鼻骨创伤后,会出现血肿及血凝块存积等症状。
4. 幼儿遭遇鼻骨创伤后,现淤斑。会出现创伤骨折片移位、鼻黏膜水肿、鼻中隔使鼻腔阻塞而导致鼻呼吸障碍,因组织内出血渗至双侧 眼睑及结合膜下而出现瘀斑。
5. 当幼儿鼻骨创伤伴有筛骨损伤或颅前凹骨折时,可能会发生脑脊液鼻漏。初期为混有血液的脑脊液外渗,以后则血液减少或只有淸亮的脑脊液流出。
6. 幼儿遭遇鼻骨创伤后疼痛感不强,但骨折部位触压痛明显,往往有骨擦音。教师如果用两手指同时触摸幼儿两侧鼻骨下缘,可发现骨折侧失去正常的坚硬抗力感。若幼儿在伤后有擤鼻动作,气流可能通过黏膜撕裂口弥散于鼻背及同侧眼睑,从时导致皮下发炎。
当幼儿遭受鼻骨创伤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幼儿:
1. 鼻外复位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幼儿侧方移位的鼻骨创伤,具体做法是教师用双手拇指压迫幼儿向外凸起的骨折片,使骨折部位复位。
2. 用夹板保护
为防止幼儿鼻外部受压,教师可用夹板给予保护,或在幼儿鼻两侧各置小纱布卷,用胶布固定。同时教师应阻止幼儿挤压鼻部。
3.用纱布填塞鼻孔
幼儿鼻骨骨折后出血,如不易自行停止,教师可用纱布填塞幼儿的鼻孔来帮助止血。
教师在处理时可让幼儿采取坐姿,头往前倾,同时按压鼻翼止血。 有条件的,可以用冰敷幼儿前额部或鼻梁处,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流血。 出血较多的,教师可以用纱布卷、脱脂棉或吸水性好的纸巾轻轻塞进出血的鼻孔。但需注意的是,让幼儿头向后仰、鼻孔朝上的止血方法不可取,因为这样有可能导致幼儿窒息;对于颅脑外伤的幼儿,不能使用填塞法来止鼻血。
4. 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如果幼儿鼻骨骨折合并有脑脊液漏,教师可任其畅流,不要填塞鼻道,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之后,教师应及时联系家长,将幼儿送往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转载自:《幼儿教师必知的88条安全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