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寒为1月20日
大寒 | ️
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 :“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三候 | ️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其中第三候尤其能说明大寒的气温极低:此时,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民间也流传着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
“一候鸡乳”:就是指大寒以后阳气上升,母鸡可以开始孵小鸡了;
“二侯征鸟厉疾”:指鹰隼等猛禽正处在捕食能力极强的时期;
“三候水泽腹坚”:即是说河川的水从表层直至里层都给冻成了坚实的冰。所以第三候尤其能说明大寒的气温之低。
大寒の娱乐 | ️
关于大寒的娱乐活动,多以冰上运动为主。清代年间,大寒节一般要举行溜冰比赛,算是宫廷里的一项“体育运动”。从历史记载来看,当时冰上的表演类型还是挺多的,比如打冰球,冰上表演、杂技之类,有点类似现在的花样滑冰。
大寒の美食 | ️
消寒糕(年糕)
在大寒这一天,北京人民有吃“消寒糕”的习俗。它是年糕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比大米含糖量高的糯米,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在中国文字里,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寓意吉祥如意、步步高升头。
炸春卷
在安徽省安庆,大寒节气有吃炸春卷的习俗。他们用一个圆形、熟的薄饼包裹上馅料,做成细细的春卷,然后,放入平底锅油炸,直到它变成黄色并浮上来。春卷里面的馅含有肉或蔬菜,味道可咸可甜。
鸡汤糯米饭
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
大寒养生 | ️
防寒温补小妙招
一块生姜用水煮后,加红糖喝,能够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还可防感冒。每天热水泡两次脚也非常有效。
睡前热水泡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准备一壶热水,泡脚的水温保持在45到50摄氏度,凉了就加,能淹到脚脖上边最好,这样更利于睡眠。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加班、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有氧运动最适宜
冬季可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打篮球等,既运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运行,使气血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
大寒节气天气农谚
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3.“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大寒の年味 | ️
虽然天气寒冷,但旧历新年的脚步也临近了。这是因为大寒的下一个节气是立春,但由于历法所致,立春节气有时候会在年前,有时会在年后,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大寒是春节前最后一个节气,素来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因此,从大寒到来,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等等。
所以,即使大寒既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阻挡不了人们劳累一年后那颗需要休憩和团圆的心灵。
成人可以带孩子做的事 | ️
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万物更新,在这最后的一个节气里,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再次学习《二十四节气歌》,重温每个节气里的内涵精神。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大寒,冬雪雪冬小大寒。
关于二十四节气
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这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它不仅仅是文人雅士吟花弄月而发展出的诗意化生活方式,更是老百姓有滋有味的恒久生活。
冬去春来,四季交替
物道长存,天人合一
图文来自网络,文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