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23日前后为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昼夜几乎等长。9月28日是生于公元前551年的孔子的生日。在中国,文革中孔子虽也被一些人胡批过,他仍然是万世师表。《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言论的一本书。孔子原是挺可爱的一个人,不知怎么的,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来学学孔子是怎么读书学习,怎么教育学生的。孔子的三达德在白露篇已经解释过,此篇较为详细地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一生都在认真学习,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学习上一有困难就到处寻捷径,找方法。“一分辛劳一分才”、“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的风帆是志向,勤奋的动力是对真理的追求,对知识的热爱,勤奋读书就是最好的方法。懒人是没有方法的。放眼古今外,学习成功者不一定都具有超常智力;却从来未有过一个懒汉能学习成功的。聪明者不学习,便难有成就;中常者勤奋学习,也可以成功。
孔子专心致志于教师工作达四十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孔子认为学生尊师是有条件的,“度德而师”,但教师对学生的爱却是无条件的,“有教无类”,“来者不拒”。孔子作为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子路在拜门前曾经骄傲自大,“陵暴孔子”,但孔子并不记仇,收子路做了自己的学生。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说,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追求新知,有新的创造或有所发现,就可以当教师了。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鼓励学生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强调师生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孔子有时也幽默地与学生开开玩笑。他的学生子游为武城宰,孔子因“闻弦歌之声”而笑他“割鸡焉用牛刀”,子游不服气,反驳孔子,说他的为政是“昔也闻诸夫子”的,是从你老师那里学来的。孔子马上改口说:“前言戏之耳,偃(子游名)之言是也”。刚才我是和你们开玩笑,子游的话是对的。孔子没有师道尊严的样子。
现在一些人提倡国学,可是他又不真懂。有的是学了传统中糟粕的东西如愚忠愚孝、等级专制之类,有的只学形式,穿什么汉服,搞什么下跪,甚至集体给父母洗脚。所以学者李零一针见血地说:真孔子,没人爱。大家更爱假孔子。
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多次提到了仁,“仁者爱人”,孔子教育学生,把道德放在第一位。我们在幼儿园给幼儿讲故事,也应如此。例如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故事,就不必一味强调路瓦裁夫人因虚荣而受苦,可以引导孩子看重于这位夫人的诚信行为,她为了赔偿向别人借来却丢失的项链,借钱买项链偿还,然后做工十年还清借的钱。她其实是一个非常守信用的人,用十年的辛苦,终究还清借来的东西。
又如,《阿凡提借锅》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说的是阿凡提到地主家借了一口锅,过两天还锅的时候,他在锅里面还故意放了一口小锅,地主就问:“你只借了一个锅,怎么还回来了两个呢?”阿凡提回答借去的这口锅在他家生了一个小锅,所以一起还回来了。地主很高兴地收下了,告诉他以后想用锅就来借。很快,阿凡提将地主家最大的那口锅借走了,然后一直都没有还。地主去要,阿凡提说,那口锅死了。地主很生气地问:“锅怎么会死呢?”阿凡提回答:“锅都可以生孩子,怎么就不会死呢?”地主很生气,但是拿他没有办法。传统的说法是说凡富人都贪心,所以坏,阿凡提因为穷所以聪明。但是不是还可以进行如下的教育呢?
这个阿凡提看似聪明,实际上很蠢,花那么多心思设计圈套,就是为了用一口小锅骗来一口大锅,还是一口别人家用过的旧锅。他之所以穷得要借锅,大概就是因为只想着不劳而获,耍诡计骗别人的东西。他如果心思用在努力工作上,一定可以赚很多的锅出来。如果他把用来买那个“生出来的”小锅的钱攒起来,再去干活赚点钱,就可以自己买一口大锅了,何必去骗人呢?努力工作自食其力才是做人的本分。今后如果他再去跟别人借东西,肯定没有人会借给他了。因为他借东西不还,失去信用了。做人很重要的是有信用,不能贪一时小利而失去信用。另一方面,地主也不对,他太贪心了,第一次阿凡提还锅的时候,多还的那个锅不是属于他的,他就不应该要。他没有做人的原则,既然是有钱人,别人都穷得要借锅了,他怎么还能多要人家的东西呢?他有钱应该主动帮助穷人,做慈善事业才对。我们要想着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占别人的便宜。做人忌讳贪心,这个世界上,很多祸事都是由贪心引起的。我们的幼儿教师给幼儿读这本故事书时能否做这些思考呢?
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爱读书,韦编三绝就是形容孔子读书刻苦,他勤奋地读《易》,以致把绑书简的牛皮带子多次磨断。教师应向孔子学习,做孩子的好榜样,带头读书就是重要一环。
为什么呢?因为在社会中不同地位人的行为,对人群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发现:如果榜样是有吸引力的、令人羡慕的、令人羡慕的、对人热情的,则更容易使观察者通过模仿做出行为上的改变。榜样地位越高,影响越大,他们行为的感染作用也越强。所以有成语“上行下效”,并无“下行上效”之说。所谓“上”,在家庭中是家长,在学校和幼儿园里是教师,在机关里是上级,在社会中是高级官员和团体负责人,他们的道德面貌对整个社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重视成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幼儿园中教师是孩子行为的榜样,孩子是通过教师之所行来学习的。我们必须经常审视自己的素养,反思在多大程度上将美德与康行为贯穿在生活中,示范于幼儿之前。
孔子读书好学的名言较多,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教师读书并不能指望会醍醐灌顶,书架上也没有神明。但某一本书可能推进一小点知识,另一本书可能带来一点启发。这位读书的教师久而久之会远远超过不读书的教师。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其昭昭,才能使人昭昭。对古语的新理解、新解释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很有用的。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可以这样诠释,修身:终身教育,知识更新,公民意识;齐家:男女平等,夫妻相敬,学习型家庭;治国:否定专制,肯定民主,以人为本;平天下:国际理解,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优秀教师需要满怀希望、有达观的品质和很强的适应力,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幼教工作者对教育的各个层面投入,并不是一种沉溺,而是职业的需要。
杨忠,男
全国优秀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康教育研究中心1987年开始进行心理康教育研究;
现任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顾问
全国十佳中小学心理康教育支持专家
发表“北京中小学心理康教育的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等论文数十篇;
有专著《家庭心理康教育》(开明出版社2012年)等十余部;
参与多项教学、心育、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公民教育课题研究。
被北京市妇联评为首都家庭教育三十年公益奉献人物;
获全球华人正向心理学会、中国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论坛颁发的“优秀社会贡献奖”;
获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与北京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特别贡献奖。
连载杨忠老师的著作
我们期待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推广属于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
更期待幼儿教师群体
不断学习、钻研
做有思想、有深度的教育工作者
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