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23日前后为处暑。处,是止的意思,暑气到此便止住了。到了处暑,我们教师的暑假也进入了尾声。在暑假中,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读了哪些书?值得总结一下。闲暇是一种以时间值来衡量的特殊存在,—个人在完成工作,学习和生活自我服务后剩余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人说,闲暇时间我想怎样就怎样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爱因斯坦却有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此话的道理何在?原来,教师在幼儿园工作,教学,,管理,开会,参加的活动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差异;而在闲暇时间,教师就可以自行选择从事什么活动,人的差异也就充分显示出来了。现在人们一年中上班时间200天不到,如果闲暇时间无节制地胡吃海睡,微信聊天,逛街购物,四圈麻将,与其他人相比,就会越来越落后。
1101年8月24日,宋朝文学家苏轼苏东坡逝世。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22岁中进士,后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到黄州,又贬到惠州,63岁远徙琼州(海南)。他的诗、词、文造诣都很高。青年苏东坡向往功名,追求成就;后来,他在挫折中变得淡视功名,热爱生活。人们发现,苏东坡很讲究心理保,并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苏东坡有一次在赤壁怀古,写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词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认识到:一个人生活在时间和空间里,其生命是很短暂的,是很渺小的。苏轼说:“自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一蓑风雨任平生”。苏东坡在政治上经常不得意,有时就通过画画来宣泄不良情绪,还写文介绍画竹子的经验:“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心理品质是人在较长时期内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它不是技术水平,却直接影响着技术水平的发挥。情感是人对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可分为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心理失衡的时候,因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参加比赛名落孙山,珍贵物品被盗丢失,工作失落,失恋婚变,亲属病亡,朋友误会,都会使人烦恼焦躁,情绪低落。在通常情况下,为了对抗这种心情,人们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和防御反应,只要平稳状态的破坏不超过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心理康状态就可以不被破坏,而一旦超过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就会出现紊乱,并出现心理问题乃至生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个人的康和寿命,15%源自遗传,10%是社会因素,8%是医疗条件,7%是气候影响,剩下60%取决于自己。保证身心康的五把钥匙是:坚持锻炼身体;加强脑力训练;膳食平衡合理;生活方式康;保持乐观情绪。教师要学习苏东坡达观的生活态度和抗挫折的顽强精神,保持心灵旺盛,增进心理康。
《菜根谭》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平常心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事物,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平常心在考试或比赛中为什么特别有用呢?大家都清楚,做事情没有动机不行,但是如果动机过强,做事情的效率反而会降低。当然真正的平常心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是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才能拥有的心态。
心灵旺盛的人有四大突出特点:主观幸福感、乐观人格、认知调整、幽默化解。而这一切,正是苏东坡一生的写照。在这层意义上讲,其一生最大成就并不在文学与绘画上面、也不是东坡肉与苏堤,而在于其经年修炼的苦中作乐的功夫,这才是他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是人们世代敬仰他的本质所在。
心理平衡的方法:
——换个角度看问题:世上之事,大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然我们不提倡阿Q精神,科学理性思维是应该坚持的。
——对自己不要苛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要懂得和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功,也要学会正确理解自己的失误。许多情况下,人们应该不求最优,只求满意。
——不要处处与人争: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度此生。就是争也应该是公平竞争,有时,人无我有,另辟蹊径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学会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待心境平和后再考虑自己的难题。
——找人倾诉己烦恼:烦恼闷在心中会出事,把它说出来至少就好了一半。
现在一些人的“一切为了快乐”思维模式是不对的。乐观和悲观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一味乐观并不保证成功的人生,而悲观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设定了合理的期望值,朝向符合自己兴趣的目标努力,一样强韧有力。如果你是一个乐天派,那你也不必太过自信,否则不容易看到自身面临的危机,误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可能脱离现实,走向深渊。如果你是一个悲观者,也请不要自怨自艾,通过对焦虑的调控,你会同样拥有成功的机会。
情绪是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人类的祖先在史前期生活环境非常恶劣,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源于此。我们到今天仍然天生害怕猛兽、怕高、怕蛇、怕黑、怕孤独、、怕巨响、怕挨饿,而地球上后来产生的危险物如花天酒地、化学药品、武器弹药、电器、放射性等我们倒天生不怕。人有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惊讶、生气、恐惧、厌恶和悲伤。每一种情绪都是有用的:快乐使我们放心做事情;惊讶使我们好奇而增进学习能力,恐惧告诉我们避开危险;生气使我们威慑来犯者;悲伤警告我们节省能量;厌恶促使我们远离有害的对象。只有第一种情绪是积极的,后四种为消极情绪,而惊讶是中性的。虽然每一种都有用,也没有一种能够始终都有用。一个人如果一切为了快乐,是绝不可行、绝不可取的。如一意孤行,娱乐至死,人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所有的心理体验对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都是重要的,烦恼、忧郁、痛苦、愤怒等消极情绪都是自我在成长中必须经历的。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坏就没有好,就像黑夜和白天的更替一样,自信和自卑、快乐和悲伤、烦躁和镇静、开朗和消沉都是人生命中交替存在的。
不要把心理康与快乐划等号。德国权威心理学机构2005年研究统计发现,正常心智的人在自然状态下,一天中感到快乐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半小时。其实不用他研究实验,我们中国古人早就说过: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一天24小时的十分之一大约就是两个半小时,也就是说如意的事情只占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然而如果有人透支快乐,那他早晚会陷入不康,透支的最后很可能用同等的沮丧来补偿,结果快乐总量更少。现在,我们生活在节约型社会,既应节约资源,也应节约快乐,每天十分之一时间快乐,就不错了。现在有人认为快乐是人生目标,笔者以为:一个教师只有当他不把快乐当作人生目标时才可能得到快乐。
杨忠,男
全国优秀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康教育研究中心1987年开始进行心理康教育研究;
现任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顾问
全国十佳中小学心理康教育支持专家
发表“北京中小学心理康教育的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等论文数十篇;
有专著《家庭心理康教育》(开明出版社2012年)等十余部;
参与多项教学、心育、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公民教育课题研究。
被北京市妇联评为首都家庭教育三十年公益奉献人物;
获全球华人正向心理学会、中国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论坛颁发的“优秀社会贡献奖”;
获北京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与北京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特别贡献奖。
连载杨忠老师的著作
我们期待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推广属于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
更期待幼儿教师群体
不断学习、钻研
做有思想、有深度的教育工作者
成就更好的自己。